top of page

大正时期经济

   日本开国后,一般人都认为贸易有害无用。针对这种思想本多利明指出了贸易重要性,福泽渝吉做了许多启蒙,神田孝平写了《农商辨》(1861)竭力主张商工立国,译了埃利斯(w·Ellis)的《经济小学》,是日本最早的经济学入门。明治政府成立后,日本人对贸易的反感还没有消除。于是加藤弘之写了《交易问答》(明治2),起到了启蒙的作用。当时信奉正统学派经济学的交换论,即交换是互相得利,若自由竞争,双方生产最得意的产品,双方均能以最低的价格购进最好的东西。这是自然的规律,既是国内交换也是国际交换即贸易的真理。主张自由贸易的美国人韦兰特(Wayland)的《经济学要论》首先被介绍过来,福泽渝吉的《收税论》和福地源一郎的《官版会社辩》是抄译此书的。其次美国经济学家佩里(A.L.Perry)的《理财原论》被绪方正、川本清一等分别翻译过来。此外,福赛特夫人(Millicent Garret Fawcett)的著作被林正明译为《经济学入门》出版(明治6年),后又被水田健助译为《宝氏经济学》出版(明治10)。被翻译过来的著作大多是正统学派的,而且还停留在启蒙的或教科书的阶段。
    明治10年代,自由主义经济学所起到的启蒙作用已经结束。1971年,若山仪一发表了《保护税说》,非难自由贸易。1974年,杉亨二在《明六杂志》发表了《贸易改正论》,主张在入超和金银外流的情况下,应该采取保护贸易。1977年,保护贸易论先驱·若山仪一出版了《自由交易穴探》一书,列举自由贸易的缺点。犬养毅创办《东海经济新报》,主张保护主义。与此同时,美国保护贸易论者凯里(H.C.carey)的著作被译为《圭氏经济学》出版。
    至明治中期,保护贸易论占压倒的优势。此时正统经济学的介绍逐渐趋向专门化,亚当。斯密的名著《因富论》被译成日文(明治17—21)。现在日本人自己的经济学也成长起来,天野为之(18660-1938)写了《经济原论》(明治19)。此书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不断再版。这个时期财政学也发达起来,出现了日本财政学的先驱田尻稻次郎。
    明治后期日本资本主义形成,甲午战争后日本经济出现了战争景气,但同时出现了许多经济问题(如农业问题、工人问题)。对于新的问题,自由主义经济学不能解决,于是移植德国新历史学派的经济学。和田垣谦三是第一个介绍这一派经济学的人。其次是金井延。他们面对现实,关心社会问题,模仿德国组织了日本的“社会政策学会”,企图利用德国的方法来解决劳资对立问题。当时德国历史学派的经济学说被称为新经济学,和正统学派的理论对抗。金井延用这一学派的方法论写了《社会经济学》(明治35),福田德三写了《日本经济史论》(明治33)。福田还和其师布连塔诺(L.Brentano)合著《劳动经济论》,主张制定工厂法。
    明治末期至大正时代,由于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给其本身提供了许多经济问题,还因欧美各国经济理论的发展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展开,给经济学带来新的课题。1902年(明治35)金井延发表了《经济学研究方法》,主张站在社会政策的立场上来研究经济,要重视按照人类意志的改革,不要把重点放在历史研究上。这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出现了月本的西方经济学者研究日本的经济论著,如河上肇的《论德川时代的经济学说》(明治36)等。关于社会主义的研究,日俄战争前后蓬勃开展起来,出版了许多著作。如安部矾雄的《社会主义论》(明治36),片山潜的《日本的劳动运动》(明治34),西川光次郎的《卡尔·马克思》(明治35)和《社会主义全集》(明治35年),幸德正水的《社会主义神髓》(明治36年)。其中《社会主义神髓》最为杰出,它没有详述马克思经济学,只从剩余价值这方面来阐述社会主义的必然性。

  新历史学派的经济学:19世纪70年代以后德国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流派,沿用旧历史学泥观点,否认经济规律,反对理论分析,凭借特定历史统计资料,强调伦理道德与国家权力在经济中的作用,鼓吹阶级调和与社会改良,企图使德国走普鲁士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这派学者有的堕落为俾斯麦以至希特勒法西斯主义的辩护士。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