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奇典异书

3.png

《扎诺尼》 Zanoni

1842年出版,英国作家爱德华·莱顿创作的神秘主义爱情小说,据称是对一份玫瑰十字会密码手稿的解读产物。巴比伦时代,扎诺尼舍弃了人类情感,获得了永恒的青春。他的指引者梅努尔曾告诫他不可拥有恋情。但在1789年,他爱上了一位那不勒斯的女歌剧家,维奥拉·皮萨尼。一位英国绅士,克拉伦斯·格林登,也爱着维奥拉,但放弃了爱情去追求神秘学。随着扎诺尼逐渐体验到人性,他开始失去不朽,最终在法国大革命期间死于断头台。主角名字来自迦勒底语根zan,意为"太阳"。小说呼应了柏拉图在《斐德若篇》中提到的四种迷狂:预言·启示·诗意·情色。这四条线交织在整个作品中,以迪斯雷利的预言为结局:"勿论在位与否,他死时注定位高权重,万人哀悼,木星垂怜,群星闪耀。" 暗示了扎诺尼因人性而牺牲,也因人性而被神化升华。这结局启发了狄更斯写下《双城记》:"...罗伯斯庇尔将扎诺尼和他的妻子、歌手维奥拉一起监禁。" 1897年,扎诺尼被印度作家马尼拉尔·德维迪改编为小说《古拉布辛》,书中的梅努尔提到:"…要知晓,所有人——最高级和最聪明的人——将在清醒中跨越门槛。我们第一个可怕的任务,是掌管和制服它那可怕的、令人震惊的守护者"。

▣《斐德若篇》Phaedrus

▣ 迷狂 Divine madness

    prophetic, initiatic, poetic and erotic madness

迪斯雷利的预言 Disraeli prediction

▣ 马尼拉尔·德维迪 Manilal Dwivedi

   《古拉布辛》Gulabsinh

▣ 鲁道夫-斯坦纳Rudolf Steiner

▣ 门槛的守护者 the Guardian of the Threshold

许多神秘学家描述的一个幽灵般的威胁。也被称为 "门槛上的居住者",据说它会在"精神升入更高一层知识世界的道路上显现出来"。警告那些没有准备的人在寻求获得更高知识时要暂停。守护者揭示了我们消极行为的后果,并指出了我们未转变的本性的全部现实。据说这种体验是内在道路上最深刻、最痛苦的体验之一,但却是任何形式的真正入门的必要前提。《门槛守护者》也是鲁道夫·斯坦纳在1912年写的神秘戏剧四部曲之一的标题。

3.png

毁灭者塔拉巴 Thalaba the Destroyer

3.png

《克哈马的诅咒》 The Curse of Kehama

1810年出版,英国湖畔诗人罗伯特·骚塞的史诗,共12册。婆罗门祭司克哈玛向湿婆献祭,以便获得不朽甘露、征服死亡。克哈玛之子阿瓦兰强迫农家少女卡利亚尔,却被前来阻止的农民拉杜拉德杀死。凯哈玛向死亡之神亚门开战,让阿瓦兰变成了恶魔,并诅咒了拉杜拉德。让他无法像人一样生活,但也获得了超越凡人之力。拉杜拉德在逃离时几度濒死,善神埃里尼亚将他带到了众神之父卡西亚帕身边。在生命之树下,卡利亚尔得以痊愈,并在因陀罗国生活下来,与埃里尼亚相爱。阿瓦兰则求助于女巫洛里尼特、寻找自己的仇敌。克哈玛赋予了他入侵天国的能力。拉杜拉德和卡利亚尔逃离了天国,但卡利亚尔遭人绑架,差点被嫁给巨神。在仪式中,阿瓦兰附身了祭司,欲玷污卡利亚尔,好在被拉杜拉德及时救下。他们又前往了水下都市,马哈巴利普兰,进入恶魔巴利叶的宫殿解救了埃里尼亚。随后他们被阿瓦兰的仆人袭击,克哈玛提出可以解除拉杜拉德的诅咒,条件是让卡利亚尔归于自己。拒绝后,卡利亚尔得了麻风病。埃里尼亚前往卡拉赛山唤醒湿婆,敲响了银铃,山变成了光,告诉祂去寻找亚门。三人来到了死者的世界,Padalon。他们被带到了城市Yamenpur,并见到了亚门。克哈玛随之而来,打败了亚门,获得了不朽甘露,同时也因灵魂而受到不朽的折磨。湿婆下凡,使亚门恢复了力量。湿婆允许卡利亚尔喝下不朽甘露,让她成为可以和埃里尼亚在一起的神性。拉杜拉德被赋予了死亡的权利,得以进入天堂耶迪伦,与其他死者同在。 

▣ 不朽甘露Amreeta

▣ 阿瓦兰 Arvalan  

    凯利亚尔 Kailyal

    拉杜拉德 Lurlad

    埃里尼亚 Ereenia

    巴利叶 Baly

    亚门Yame

马哈巴利普兰

    Mahabalipur

1650年出版,耶稣会学者阿塔纳斯·珂雪的音乐理论书。别名《音乐宇宙,伟大的和谐音与不和谐音艺术》。汇编了古今音乐创作思想,探讨音乐与数学、健康和修辞之间的关系。是对珂雪其他两本书的补充:阐述了宇宙的潜在一致性秘密的《磁学研究》,以及探讨了知识和启蒙方式的《伟大的光影术》。音乐宇宙通过探索和谐中的不和谐,解释了为何世间存在的邪恶。《音乐宇宙》中提出的概念和其他作品有所重叠,比如《音乐密码学》和《磁学研究》中的塔兰特主义,还详细讨论了《伟大的光影术》中提到的回声现象及其与光反射的相似性。他对发言管和扩音的描述在他后来的作品《Historia Eustachio Mariana》中得到了发展,涉及到他在Mentorella神殿安装喇叭,广播祈祷的召唤。第八册解释了一种作曲和写和声的方法,珂雪认为任何人都可以使用,无论他们是否了解音乐。多年前在维尔茨堡大学教数学时,珂雪就发明了这个系统。这种方法对作为传教士的耶稣会士有很大的吸引力,他们试图利用音乐的力量创作当地方言的赞美诗来吸引人们皈依天主教信仰。伴随着这一方法的是对arca musurgia的描述,这是一种计算机,允许用户应用珂雪的作曲规则并创作音乐。一些这样的机器被制造出来,与这本书一起分发给杰出的赞助人。在向读者提供了许多关于物理现象及其解释的解释之后,正如他的许多其他作品一样,珂雪在最后一本书中阐述了他所揭示的一切的精神层面。在《音乐宇宙》中,他把世界的创造比喻成建造一架大型风琴,风琴有六个音域,对应着创世的六天,上帝在上面演奏,创造着和谐。

  • 第一册:关于生理学,涉及耳朵结构、发声器官解剖、动物昆虫发出的声音;

  • 第二册:关于语言学、声音的起源、希伯来人的音乐和古希腊人的音乐。

  • 第三册:关于算术,包括谐波理论、比例、音程比例、希腊音阶、吉多·德·阿雷佐的音阶、波爱修的系统和古希腊范式。

  • 第四册:论几何学,讨论单弦)及其划分

  • 第五册:关于管风琴学,根据马林·梅森的《和谐论》第十二册,载有一篇关于器乐的论文。

  • 第六册:关于作曲、乐谱、对位等分支,包含了一千二百二十万可以演唱的典籍。

  • 第七册:关于辨析,涵盖古乐与今乐的区别。

  • 第八册:关于奇迹,包括一种数学方法,让最没有经验的人也能完美地创作。

  • 第九册:关于谐音和不谐音的魔力及其对身心的影响,包括塔兰特主义。

  • 第十册:关于类比,讨论球体、四元素,人体比例和心灵情感所体现的和谐原则,以及珂雪发明的艾欧里亚竖琴。

第一卷还描绘了一个三重宇宙,神在上,天在中,地在下。上帝之眼在顶部的三角形中俯瞰一切,天使合唱团沐浴在神圣的光芒中。两位天使高举着一面旗帜,宣称圣殿是 "36个天使的圣典,分为9个合唱团"。在这下面,阿波罗拿着象征和谐的琴坐在天球上,推开与象征马尔西亚斯的管簧。球体上有黄道十二宫的标志和一句话:'谁能使天籁之音沉睡?'。毕达哥拉斯坐在图左下角,一只手放在定理上,另一只手指向一群匠人。他们的锤子敲击金属的声音首先给了他和谐的数学基础的概念。中间是一圈陆地上的舞者,右边是一个三头龙与美人鱼在水中跳舞。右边有一个回声的插图,这也是作品中讨论的一个话题,一个牧羊人在朗诵维吉尔的一句话,一个听众只听错了最后一句话的最后一部分。回声从赫利孔山的侧面反弹过来,飞马用蹄子敲击岩石,带来了希波克里尼之泉,流向被乐器包围的缪斯形象。第二卷的封面则描绘了俄耳甫斯和他的琴,以及地狱三头犬刻耳柏洛斯。他的基座周围的格言是:"阿波罗的右手拿着世界的琴,左手从高到低,因此,好事与坏事混杂在一起"。

3.png

音乐宇宙 Musurgia Universalis

3.png

《墨菲》 Murphy

▣ 阿塔纳斯·珂雪 Athanasius Kircher
▣《音乐密码学》Polygraphia Nova
▣《磁学研究》Magnes sive de Arte Magnetica
▣《伟大的光影术》Arsmagna lucis et umbrae
▣《组合艺术所揭示的一种多语言适用的全新通用书写方法》Polygraphia Nova et Universalis ex Combinatoria Arte Detecta 
▣ 马林·梅森 Marin Mersenne
▣《和谐论》the Harmonicorum

▣ 艾欧里亚竖琴(the aeolian harp)

谐波理论 harmonics    比例 proportion

    音程比例 the ratios of intervals

    吉多-德-阿雷佐 Guido d'Arezzo

    波爱修 Boethius           几何学 geometry

    单弦 monochord         对位 counterpoint

    塔兰特主义tarantism    安特卫普 Antwerp

▣ “谁能使天籁之音沉睡?'——出自《约伯记》

     Quis concentum coeli dormire faciet?

▣  希波克里尼之泉 Hippocrene

     传说中飞马珀伽索斯降落到属于文艺女神缪斯的赫利孔山(Helicon),在那里创造了希波克里尼之泉,这泉后来成了诗人墨客的灵感之源。

▣  俄耳甫斯 Orpheus

    也被翻译为奥菲厄斯,他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位传奇音乐家、诗人、先知、以及阿尔戈号英雄。据说他完善了赫尔墨斯发明的七弦竖琴。他的音乐可以吸引一切有生命的东西,甚至是石头;当他去拯救身在地狱的妻子——欧律狄刻时,他的音乐甚至比冥府更有力量;而他死在了那些不愿意听他神圣音乐的人的手上。他研究不可思议的艺术和占星术,创建了阿波罗和迪奥尼索斯教派,也是“俄耳普斯教的”秘密的创建人和先知。他凭借神秘的赞美诗的作曲被众人认可。他的音乐也被视为神谕。

1938年出版,爱尔兰作家塞缪尔·贝克特的先锋派散文小说(代表作是《等待戈多》)。墨菲在西布朗普顿的一间公寓摇椅上冥想,他的朋友兼导师Neary同样是个怪人,能够随意进入心脏停搏状态。两人讨论起各自的情感生活,直到被墨菲的情人西莉亚·凯利的电话打断,她是一名妓女,两人因为贫穷至今无法结婚。她敦促他找到一份工作,否则就要离开他。于是墨菲去伦敦北部的马格达伦精神病院应聘护士,结果反而差点被精神病患所同化。他最终发现自己无法理解疯子,也不能通过发疯来获得自由。于是他转向了虚无主义,辞了职,给西莉亚留了一封遗书。要她在自己用煤气自焚后,把骨灰冲进修道院剧院的厕所里。西莉亚失去了她的爱人,也经历了祖父的健康恶化。这种将喜剧转换为对虚无的恐惧启发了不少思想家,例如斯宾诺莎、笛卡尔和阿诺德·格林克斯。

1950年出版,美国作家伊曼纽尔·维利科夫斯基的伪科学书籍。他将许多自然灾害归结为彗星的影响,并声称公元前1500年,木星的碎片化作彗星近距离掠过地球,引发了地球的表面剧变。这颗彗星进入轨道成为金星,其潮汐力劈开了大海,迫使摩西等人逃离埃及。52年后,金星再次接近地球,停止了地球的旋转,正如《旧约》中约书亚所描述一般。1950年,《维利科夫斯基资料》一经出版,就引起了科学界的强烈抗议。反对者,例如卡尔·萨根等科学家,参与了美国科学促进会主办的辩论会,此次辩论被整理为《科学家vs.维利科夫斯基》并出版。20世纪60年代,反权威主义兴起,维利科夫斯基成了反权威主义的"榜样"。20世纪70年代,新灾变论成为了地质学的主流理论。

3.png

《碰撞中的世界》  Worlds in Collision

3.png

《王子》  Il Principe

16世纪,意大利政治理论家尼科洛·马基雅弗利的政治论文,现代政治哲学的早期作品之一。论述了王室可否以不道德的手段来实现目的 ,并探讨了新王如何治理国家、行驶王权。 早在1513年,该书就以《公国》的名字面世。直到作者死后5年,才在教皇克莱门特七世的允许下印刷出版 。该书被也是文艺复兴时期的"镜子文学",以史为鉴,指导统治者活动。和《王子的镜子》相同。在广义上,这个词也被用来涵盖历史或文学作品,旨在创造国王的形象,以供模仿或避免。作者往往在新国王登基时,在一个年轻的、没有经验的统治者即将上台时,创作这样的"镜子"。在"领袖"的概念变得比君主制国家元首的概念更普遍之前,人们可以把它们看作是一种原始的自助书或领导力研究。

▣ 《公国》De Principatibus

    《王子的镜子》specula principum

3.png

《曼德拉草》  La Mandragola

尼科洛·马基雅弗利的讽刺剧,在1526年的狂欢节上首次演出。主人公卡利马科追求一位年轻的人妻卢克蕾齐亚,她与丈夫尼西亚间没有子嗣。卡利马科与一个名叫利古里奥的无赖媒人、一个名叫蒂莫泰奥修士的腐败牧师合谋,伪装成一名医生。他说服尼西亚用曼德拉草给卢克蕾齐娅下药,以提高她的生育能力。同时告诉他,曼德拉会杀死第一个与她性交的男人。不情愿的卢克蕾齐娅最终被说服,遵从了她丈夫的意愿。允许乔装打扮的卡利马科上了她的床,并相信导致她违背婚姻是由于神的旨意,此后永久接受他作为她的情人。该剧在伏尔泰的《阿马贝德书信集》中提到,"这部作品嘲笑欧洲所宣扬的宗教,罗马是其中心,其王位是教廷"。 

▣《阿马贝德书信集》

    Les Lettres d'Amabed

3.png

《安德里亚》  Andria

尼科洛·马基雅弗利的戏剧,翻译自拉丁文喜剧作家特伦斯的作品,而特伦斯的剧本来自希腊戏剧家米南德。它与《曼德拉》和《克莱齐亚》并列。该剧被一些学者认为是半自传性的。故事讲述了一个老人,西蒙,希望他的儿子潘菲洛与他邻居克雷梅特的女儿菲鲁梅娜结婚。然而,潘菲洛与格里切利奥有一段秘密的爱情,这个女孩是克里塞德的妹妹,而且她已经怀孕。在克里塞德的葬礼上,老西蒙知道了这个秘密。克雷梅特怀疑潘菲洛的真心,于是解除了婚约。 但老西蒙为了测试潘菲洛的忠诚,没有告知自己的儿子。这个年轻的男孩不想抛弃格里切利奥,但假装顺从了婚礼。与此同时,克里梅特改变了主意,着手续签婚约。但这时,克里塞德的朋友老克里托内来到了婚礼上,认出了格里切利奥就是帕西布拉、克雷梅特的另一个女儿,她被认为在前往安德罗斯岛的旅行中死于海难。最后有了两个婚礼。潘菲洛与格里切利奥结婚,他的朋友卡里诺与菲鲁梅娜结婚。

3.png

《利维坦》Leviathan

1651年,托马斯-霍布斯的作品,写于英国内战期间,主张社会契约和绝对君主的统治。霍布斯认为,只有强大的、不分裂的政府才能避免内战。论文全名为《利维坦,或教会和公民的物质、形式和权力》,利维坦与希伯来语的lavah和thannin有关,前者意为"结合或连接",后者意为"蛇或龙"。威斯敏斯特大会的圣经注释中认为,利维坦是由多个生物组成的;它的鳞片是封闭的,或紧紧压在一起。霍布斯恰巧认为"君主是由独立个体压缩而成的统一体;他们无所不能,令人恐惧;不能被摧毁或分裂;也不与人签订协议;他们是权力的统治者"。该书的蚀刻版画中,一个戴着皇冠的巨人手里拿着剑与十字架,下有《约伯记》中的一段话:"地球上没有任何力量可以与他相比"。人物的躯干和手臂由三百多人组成,所有人都面向观众,但只有巨人头部有明显的面部特征。巨人的剑象征地上的权力,羊角帽象征教会的权力。每个侧面的元素都反映了相应的权力--城堡对教堂,王冠对羊角帽,大炮对驱逐,武器对逻辑,战场对宗教法庭。巨人持有双方的符号,反映了世俗和精神在君主中的结合,但躯干的构造也使人物成为国家。霍布斯认为,善与恶不过是用来表示个人的食欲和欲望的术语,而这些食欲和欲望不过是走向或远离某个对象的倾向。希望不过是对某一事物的胃口和对它可以得到的观点的结合。他提出,当时占主导地位的政治神学,即学术主义,在日常词汇的混乱定义上茁壮成长,例如无体物质,对霍布斯来说,这是一个矛盾的说法。

1200px-Leviathan_by_Thomas_Hobbes.jpg

▣地球上没有任何力量可以与他相比

Non est potestas Super Terram quae Comparetur

一部伪亚里士多德论文,阿拉伯语称为《秘密之书》(Sirr al-Asrar)。据称是亚里士多德写给其学生亚历山大大帝的信件,内容涉及治国术·伦理学·相术·占星术·炼金术·魔法·医学等。现存最早版本基于9世纪的阿拉伯文译本,由学者阿布·亚哈亚·伊本·巴特里克从失传的叙利亚语版本翻译而来。本书在12世纪中叶被翻译成拉丁文,13世纪时增加了一部分早期版本的《翠玉录》,在中世纪欧洲的知识分子中影响颇深。现代学术界认为,该文献写于《纯洁弟兄们的百科全书》之后、10世纪末伊本·朱尔朱尔的作品问世之前。这本书很容易与拉齐的《秘密之书》混淆,后者更具体地论述了炼金术,提供了实用的配方、矿物的分类以及实验室设备和程序的描述。

3.png

《秘中之秘》 Secreta Secretorum

▣阿布·亚哈亚·伊本·巴特里克

   Abu Yahya Ibn al-Batriq

叙利亚学者,他翻译了加伦、希波克拉底的医学著作,以及托勒密的《占星四书》

▣拉齐 Muhammad ibn Zakariya al-Razi

伊斯兰黄金时代的波斯医师、炼金术师、化学家、哲学家。为早期医学、化学、音乐和哲学领域做出很大贡献。

▣《秘密之书》Kitab al-Asrar

▣亨恩·伊本·易斯哈格

   Hunayn ibn Ishaq al-Ibadi 

▣《相术之书》Kitab Fi al-Firasah

3.png

《蝙蝠》Die Fledermaus

1874年,奥地利作曲家小约翰·斯特劳斯所谱曲的轻歌剧。男爵艾森史坦因侮辱官员被判坐八天牢,其友法克博士在入狱前请他参加了俄国王子欧罗夫斯基的舞会。法克在去年的舞会上扮做蝙蝠、酩酊大醉,艾森史坦将他抛弃在大街上,成了大家的笑柄。所以,他打算借此机会报复回去。另一边,艾森史坦与法克博士离开后,他的妻子罗莎林德被仰慕者阿菲列德找上了门。监狱总督法兰克把阿菲列德当做艾森史坦抓进了监狱。舞会上,艾森史坦自称"任纳德侯爵",法兰克自称"查格林爵士"。罗莎林德扮做了一位匈牙利伯爵夫人,通过一只手表认出了自己的丈夫,气得想要跟他离婚。舞会结束后的隔天早上,一行人来到了监狱,方才解开种种误会。艾森史坦最终入狱服刑。

3.png

《哥德尔、埃舍尔、巴赫:集异璧之大成》

Gödel, Escher, Bach: an Eternal Golden Braid

1979年,侯世达(Douglas Hofstadter,道格拉斯·理查·郝夫斯台特)出版的书。书名来自逻辑学家库尔特·哥德尔,艺术家莫里茨·科内利斯·埃舍尔,作曲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英文副标题"一条永恒的金带"恰好与这三人的英文名相同。书中阐述了认知如何从隐藏的神经机制中产生;单个神经元如何创造出统一的连贯思维。

1865年,德国剧作家理查德·瓦格纳的歌剧。故事源于凯尔特故事集中关于阿图斯国王与特里斯坦的传说,后者见于13世纪戈特弗里德·冯·斯特拉斯堡的一长篇诗体小说。在爱尔兰与康沃尔的战争中,特里斯坦杀死了伊索尔德的未婚夫爱尔兰人莫洛尔德,自己也受了重伤。他化名为坦特里斯,杯伊索尔德救下。但伊索尔德在特里斯坦的剑上找到了一处缺口,正好与莫洛尔德头上的伤口吻合。她拿起剑要报仇,却在对方睁眼时爱上了他。康沃尔国王马克派遣心腹特里斯坦到爱尔兰,迎接爱尔兰公主伊索尔德到康沃尔作王后。在乘船去康沃尔的途中,伊索尔德受不了屈辱,要侍女布兰甘特取出毒酒,将自己与特里斯坦双双毒死。但是布兰甘特竟给出了爱药。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堕入爱河。伊索尔德与特里斯坦不顾布兰甘特的警告,在午夜值马克国王打猎之际幽会。这是歌剧史上最长的爱情二重唱之一。国王随从梅洛特预感到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的关系,并且建议国王回程。因此国王正好撞上两人的幽会。特里斯坦也不辩护,只问伊索尔德,是否愿意以死相随。梅洛特拔剑刺伤特里斯坦。特里斯坦的仆人库尔文纳将特里斯坦带到布列塔尼自己先辈留下来的半破落的城堡中,让后者养伤。特里斯坦虽然已神志不清,但仍在等待伊索尔德的到来。最后船出现在地平线上,特里斯坦在伊索尔德的怀中死去。这时出现了第二艘船,库尔文纳认为是敌人到来,便关上了门。这其实是马克国王,他想成全两人。库尔文纳拒绝让他们进入。双方开始打斗,结果库尔文纳和梅洛特伤重死亡。马克国王看到特里斯坦已死,十分惊愕。伊索尔德在特里斯坦旁边唱尽一曲《爱之死》("Liebestod",原文"Mild und leise wie er lächelt",直译:恬淡轻柔如同他的微笑)后悄然逝去。

3.png

《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Tristan und Isolde

3.png

《蕾莉与马杰农》Layla and Majnun

古阿拉伯的爱情故事,以古诗人凯斯·伊本·阿-穆劳瓦(Qays ibn al-Mulawwah)的故事为原型。 Layla和Majnun在波斯语里的意思是夜晚和疯子,夜晚象征着他们不能见人的爱恋关系,疯子则象征着男主角的痴情。凯斯·阿梅利(玛吉努)与蕾莉是兴梅竹马,私下暗许芳心。但父母将蕾莉许配他人,玛吉努无法接受而离开了村子。后来,人们有时能看到他在荒野吟诗,或是用木棍在沙中写字。蕾莉和丈夫移居到了阿拉伯北部地区、染病而死或心碎致死。到了688年,人们在蕾莉之墓附近发现了死去的玛吉努。他在墓上刻下了3首诗,也是他流传于世的最后3首诗。
波斯诗人内扎米(Nizami)改写为长篇故事《五卷诗集》("Khamsa")前、这个传奇故事就以轶闻的形式流传于阿拉伯。早期轶闻可见于《诗歌集成》和伊本·古泰拜的所著《al-Shi'r wal-Shu'ara》。故事非常短,情节发展不多,与现在的版本差别很大。同样发生于沙特阿拉伯的类似纯洁爱恋故事还有《凯斯和鲁卜娜》、《库塔尔和阿萨》、《玛娃和阿·玛吉努·阿·法郎西》、《安塔拉和阿布拉》、《伊凡和祖比》。其中的文学形象世界闻名,而且特别常见于一些如乌尔都和加扎勒等一类南亚的穆斯林文学作品中。内扎米的作品引起一阵仿写此类故事的热潮,自12世纪起,情侣的传说的版本越来越多。神话学者也加入其中,创作了许多故事以阐述如"淡化自我"、"为爱痴狂"("divānagi")及"克己忘我"一类的神学概念。传说的持久流行度也影响了中东文学,尤其是对于一些苏菲派作家而言,在他们的作品中,“莱拉”有时被用作他们所说的“挚爱”这个概念的代名词。故事还衍伸出了一句土耳其语俗语:“像玛吉努一样”,言下之意即为这个人陷入了疯狂的热恋。艾萨克·迪斯雷利曾将此诗篇翻译成英文,以方便更多的人可以欣赏到这个故事。阿莱斯特·克劳利曾在许多宗教类文集中提及莱拉,其中最有名的可能就是《谎言之书》。

3.png

阿道夫·约瑟夫·兰兹  Adolf Josef Lanz

1874年-1954年,奥地利评论家。自称约尔格·兰茨·冯·利本费尔斯。他是《Austara》杂志的创始人,多次刊登反犹太主义和民族主义论。他受到他自己的 "金发碧眼的雅利安人至上主义 "的启发,他开始发展 "劣等种族 "理论。 他于1899年离开寺院。 兰兹本人将此归因于 "严重的神经性烦躁",但官方文件记录的原因是 "对肉体的热爱",这可能在他后来的反女权主义倾向中起到了作用。 1904年,他出版了《神圣动物学》(Sacred Zoology Theozoologie)一书,在书中他主张对"低等种族"进行阉割绝育和强迫劳动。 而另一方面,他又称赞雅利安人是 "Gottmenschen,神"。 神圣的动物学还包括今天被称为未识别的动物学的学科。 兰兹在《圣经》中为他的诺斯替主义种族意识形态寻找基础。 他认为夏娃与魔鬼的交流导致了 "劣等种族 "的产生,这是金发女郎主要被'有色人种'吸引的原因,避免这种情况的唯一办法是'种族隔离',这样'优越的种族,雅利安的基督徒'就能'再次支配有色皮肤的野兽',达到神的境界。 当这本书的副本被赠送给瑞典的约翰-奥古斯特-斯特林堡时,兰兹得到了斯特林堡的热情回应。 斯特林堡称赞兰兹的 "预言"。1905年,朗茨出版了杂志《金发女郎和男权至上者的宣传》,他是该杂志的唯一作者和编辑。该杂志的读者包括阿道夫-希特勒和迪特里希-埃克特等人。兰兹声称希特勒在年轻时曾拜访过他,并给了他两期杂志的底版。兰兹继承了吉多-冯-利斯特的理论,并进一步发展了他的理论。 其他热情的支持者和影响者包括奥托-魏宁格:1905年,朗兹与其他约50名李斯特的支持者一起签署了一份宣言,提议成立李斯特学会,该学会于1908年正式成立。 他还在1907年成立了自己的半秘密社团--新圣殿骑士会(ONT)。 这些举动得到了 "通过净化和种族调查、美女筛选和在地球上的不发达地区建立民族主义'未来之地'来进一步增强种族信心 "的支持。 为了推进这一计划,朗兹购买了奥地利韦尔芬斯坦的旧城堡遗址。 然而,这两个组织实际上都没有吸引很多成员。 骑士团被认为有大约300名成员,其中包括著名诗人弗里茨-冯-赫兹曼诺夫斯基-奥兰多。 兰茨声称,该组织在1900年之前就已经成立,他在1896年会见了斯特林堡,邀请他加入该组织,但这已被证实是虚构的。随着希特勒在20世纪20年代的兴起,朗兹试图被认可为阿道夫-希特勒的意识形态先驱。 例如,在《奥斯塔拉》第三阶段第一版的序言中,他明确提到了纳粹党,写道: '有些人可能会从纳粹党和法西斯主义运动中回想起奥斯塔拉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而已。1938年奥地利被纳粹德国吞并后,朗兹希望得到希特勒的赞助,但希特勒似乎对这种早期接触感到相当尴尬。 结果,兰兹被禁止出版他的作品。 特别是,'Austara'被排除在流通之外。 战后,朗兹指责希特勒不仅窃取和修改了他的思想,而且还指责他是"种族低劣的后裔"。 有些人认为,希特勒只是对兰兹本人感到困惑。 关于希特勒是否直接或间接受到朗兹著作的影响的争论,没有找到学术上的一致意见,除了种族方面,没有可信的证据表明希特勒对神秘运动感兴趣。 然而,自第三帝国以来,批评家和神秘主义者一直在重申这两者之间存在某种联系的论点。

3.png

《圣西普里安之书》 Book of Saint Cyprian

《过去时代的奇特惩罚》Curious Punishments of Bygone Days

1896年出版,由爱丽丝·莫尔斯·厄尔撰写的历史书,赫伯特-S-斯通公司印刷。厄尔是一位美国殖民地时期的历史学家,她在序言中写道"在翻阅旧的法庭记录、报纸、日记和信件,为我所写的关于殖民地历史的书提供历史基础时,我发现并注意到了许多有趣的东西,这些东西在任何书中都没有被使用或提及。关于旧时法律、惩罚和刑罚的笔记的积累促使我写了这本书"。 正如书名所示,书的主题是各种古老的惩罚措施。

《腥红的繁笺花》The Scarlet Pimpernel

1905年出版,作者为奥希兹女男爵,也被翻译为《猩红色的皮彭内尔》或《红花侠》。小说的背景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皇室和贵族也纷纷遭野心勃勃的雪佛南所陷害。珀西·布莱肯尼爵士过着双重生活:表面上是个有钱的花花公子,但实际上是个剑客、伪装大师和逃跑艺术家。在他的领导下,20名英国贵族组成了名为"繁笺花(Anagallis arvensis)"的秘密组织,一人负责指挥,19人负责服从,将受难贵族秘密送到国外,使其免遭杀身之祸。尽管他是伦敦社会的话题人物,但只有他的追随者,可能还有威尔士亲王知道繁笺花的真实身份。这是双重秘密身份在艺术运用上的鼻祖,影响了后来佐罗、辛博士(Doctor Syn)、魅影奇侠、蛛人、幻影、超人和蝙蝠侠等角色问世。

《加巴利斯伯爵》 Comte de Gabalis

  这本书1670年首次由克劳德-巴宾在巴黎出版,作者当时为匿名,后被证实是17世纪法国作家尼古拉-皮埃尔-亨利·德·蒙福孔·德·维拉斯的作品。此书原名《卡巴拉伯爵,或关于秘密科学的对话》,书中的卡巴拉伯爵一位向作者解释世界奥秘的神秘学家。该书在法国广为流传,是后来欧洲文学中许多"奇妙存在"的起源。本书的法国读者包括查尔斯-波德莱尔和阿纳托尔-法兰西--为他创作的《贝多克皇后的标志》起了重要参考。在英国文学中,它影响了亚历山大·波普所著《夺锁记》中的精灵。在德国文学中,它可能是弗里德里希·德拉莫特·福克的《温蒂妮》的来源之一。近来,有些人认为它是对神秘哲学的讽刺,尽管许多人也把它作为一个严肃的神秘学参考来源,包括爱德华·布尔沃·莱顿和著名的神秘主义作家,如埃利法斯·列维、海伦娜·布拉瓦茨基、M·P·霍尔。

17、18 、 19 世纪的不同魔法书,均为3世纪安提阿的圣塞浦路斯的伪作,据说此人是皈依基督教的异教巫师。
《伊比利亚塞浦路斯之书》
西班牙文和葡萄牙文的多个版本,大多是19世纪的作品。
《葡萄牙塞浦路斯之书》
通常带有"伟大而真实"、"唯一完整"或"正宗"等前缀,副标题通常为"巫师的宝藏"。内容是本地民俗化的天主教信仰,在钦班达、翁班达和坎东布连的信徒中很受欢迎。大多数版本都以圣塞浦路斯的传说开头,通常包含炼金、占星、占卜、招魂、驱魔、鬼魂、藏宝、爱情魔法、幸运魔法、预兆、算命、手相和祈祷文等章节。 alchemy, astrology, cartomancy, conjuring devils, divination, exorcisms, ghosts, hidden treasures, love magic, luck magic, omens, oneiromancy, palmistry, and prayers。最有代表性的是经济书局版,由何塞·莱唐翻译成英文,译名为《圣塞浦路斯之书--巫师的宝藏》。葡萄牙宗教裁判所关注的是隐犹太教(而不是巫术),这使得魔法师更容易将伊比利亚本土信仰和传入的非洲宗教信仰基督教化。其中许多习俗后来影响了葡萄牙塞浦路斯文学。
《西班牙塞浦路斯之书》
大多声称是由约纳斯·苏弗里诺(Jonas Sulfurino)撰写的,最完整、最受欢迎的版本名为《无间之书》(Libro Infernal),融合了《大魔法书》、《所罗门之钥》和《大小艾伯特Grand et Petit Albert》的元素。1920 年,《无间之书》还被原出版商翻译成了意大利语。现存最古老的塞浦路斯作品可追溯到 1810 年,自称是从拉丁文翻译过来的。该书名为《哈茨麦雯德,或魔法元素》它与皮埃特罗-达巴诺(Pietro d'Abano)的所谓魔法书或任何其他欧洲法术书几乎没有相似之处。后来,《大魔法书》的一个版本被附在一本关于加利西亚宗教裁判所的书后,声称是 "Ciprianillo"。之后,又有一版《大魔法书》在传说中加入了所谓的抄写员约纳斯·苏弗里诺。后来的版本增加了有关动物磁学、占卜术、催眠术、灵灵学和黑普利特的内容。
《斯堪的纳维亚塞浦路斯之书》
斯堪的纳维亚塞浦路斯黑书是一个独特版本,除了共同的圣塞浦路斯故事外没有其他联系。其中一本名为《Elvarum 黑书》的黑书可追溯到 1682 年,并声称可追溯到 1529 年。
《韦尔科姆塞浦路斯之书》
斯蒂芬-斯金纳和大卫-兰金于2004年发现了一份拉丁文手稿,该手稿的作者是"M: L: Cypriani"("塞浦路斯教师"),题为"由梅塔特隆证明的,白魔法和黑魔法的地狱之钥"。它与伊比利亚或斯堪的纳维亚的塞浦路斯文学无关,但肯定与伪-达巴诺的《七骑士传》、海因里希-科尼利厄斯-阿格里帕、《摩西六书》和《摩西七书》、Das Kloster 中的当代《浮士德书》、[Liber Lunae、Trithemius 的《多书》和《魔法日历》有关seudo-d'Abano's Heptameron, Heinrich Cornelius Agrippa, the Sixth and Seventh Books of Moses, contemporary Faustbuchen from Das Kloster, Liber Lunae, Trithemius's Polygraphie, and the Magical Calendar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2122371/

《摩尔·弗兰德斯》Moll Flanders

1721年的小说。现代印刷的小说中,丹尼尔-笛福通常被列为作者。但本书真正的作者是书商弗朗西斯-诺布尔,他在笛福去世后将作品归于笛福。这部小说部分基于莫尔-金的生活,他是笛福在访问纽盖特监狱时遇到的一名伦敦罪犯。书中的女主人公摩尔自幼由吉普赛人收养,14岁时被一位夫人收留并和夫人的女儿一起读书。尽管大儿子诱奸了摩尔,但她却与夫人的小儿子罗宾结婚。罗宾死后,摩尔与一名商人再婚,但很快就跟了一名船长到美国。这名船长竟然是摩尔亲哥哥。回到英国,摩尔先后再与发疯的绅士、银行职员及骗子发生恋情,并生下数名小孩。最终,摩尔决定和骗子杰米一起前往美国,聚集了不少财富,临终前回到英国忏悔一生的罪恶。这本书有一些辉格党人的观点,有时会成为警察审查的对象。

​▣ 克劳德-巴宾 Claude Barbin

​▣ 尼古拉-皮埃尔-亨利·德·蒙福孔·德·维拉斯 Abbé Nicolas-Pierre-Henri de Montfaucon de Villars 

《贝多克皇后的标志》1892

At the Sign of the Reine Pédauque

《夺锁记》1714

The Rape of the Lock

弗里德里希·德拉莫特·福克

Friedrich de la Motte Fouqué

《忧郁的解剖》The Anatomy of Melancholy

由在牛津大学的牧师兼学者的罗伯特·伯顿撰写 ,于1621年首次出版。全名是《忧郁的解剖,它是什么:以及所有种类、原因、症状、预兆和几种治疗方法。来自缅因州三个地区的几部分、成员和子类。分为哲学上的、医学上的、历史上的、开放的和切割的》。尽管《忧郁症解剖学》是一部探讨忧郁症的医学著作,但它既是一部科学或哲学著作,也是一部自成一体的文学作品。书中涉及的内容远远超出了既定主题,作者用忧郁的笔调来剖析人类所有情感和思想表达方式。在给读者的序言中,伯顿以笔名小德谟克利特解释说,"我通过忙于写下忧郁来避免忧郁"。事实上,本书将忧郁作为透镜,通过它来审视所有的人类情感和思想,而且几乎将一个17世纪图书馆的全部内容都拿来为这个目标服务,其广泛程度甚至涉及到心理学和生理学,天文学、气象学和神学,甚至包括占星术和魔鬼学。大量引用了各种古代和中世纪的医学权威,首先是希波克拉底、亚里士多德和盖伦。作为一名合格的拉丁文学家,伯顿还在《解剖学》中加入了大量的拉丁文诗歌,他从古代资料中收录的许多内容在文本中都没有翻译出来。

伯顿对他的主题定义如下:忧郁,是我们目前讨论的主题,要么是性情中的,要么是习惯中的。性格上的忧郁,是指在每一个小的悲伤、需要、疾病、麻烦、恐惧、悲伤、激情或心灵不安的场合,任何方式的关心、不满或思考,导致精神上的痛苦、沉闷、沉重和烦恼,以任何方式与快乐、欢笑、喜悦、高兴相反,导致我们的前进或厌恶。在这种模棱两可和不恰当的意义上,我们称他为忧郁症,即沉闷、悲伤、酸楚、笨拙、不善、孤独、任何方式的感动或不快。从这些忧郁的倾向中,没有一个活人是自由的,没有一个斯多葛主义者,没有一个如此明智,没有一个如此快乐,没有一个如此耐心,如此慷慨,如此虔诚,如此神圣,可以为自己辩护;如此良好的构成,但或多或少,在某些时候,他感到聪明。在这个意义上,忧郁是死亡的特征...。我们要处理的这种忧郁症是一种习惯,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是一种固定的幽默,正如奥勒良努斯和其他人所说的那样,不是错误的,而是固定的:由于它长期以来一直在增加,所以,现在已经(愉快或痛苦)成长为一种习惯,它很难被消除。

《高等魔法的教条和仪式》Dogme et Rituel de la Haute Magie

埃利法斯·莱维首次出版的仪式魔法论文,分为1854年《教条》和1856年《仪式》两卷出版。旨在研究魔法、宗教、自然科学和炼金术。1896年由阿瑟-爱德华-怀特翻译成英文,并添加了传记序言和脚注。莱维认为魔法介于科学和宗教之间,起到了潜在的调和或调解作用。莱维拒绝承认魔法与宗教是非理性的产物、必将被科学取代的说法,将其视为一门 "深奥的科学",并建议对赫尔墨斯主义进行调整,以找到所有魔法系统背后的基本真理,呼吁建立一个 "比较魔法"。因此,莱维提出了一种以比较神学和比较宗教为支撑的常年主义,预示着现代的宗教研究,并与人类学和语言学的当代比较项目(如马克斯-穆勒的工作)相类似。

《卡马森黑皮书》Black book of Carmarthen  (威尔士语:Llyfr Du Caerfyrddin)
  该牛皮纸手稿写于1250年之前,是现存最早的、完全用威尔士语书写的手稿;其名来自于卡马森的圣约翰福音书院。最早被记录是在布雷肯的约翰-普莱斯爵士(1502-1555)手中,他的工作是搜索被亨利八世解散的修道院。它是由圣大卫大教堂的司库交给他的,来自卡马森修道院。伺候被威尔士古物学家罗伯特-沃恩(1592-1667)在格温尼德的多尔盖劳附近的亨沃特豪宅中发现;该书收集了9-12世纪的宗教和世俗诗歌,以及赞美和哀悼的颂词。这些诗歌h还借鉴了坎布里亚周边地区的威尔士英雄的传说,特别是那些与亚瑟和梅林有关的诗歌,比蒙茅斯的杰弗里对梅林的描述要早。其中一首诗《厄宾之子盖林特的挽歌》提到亚瑟参与了 "Llongborth之战"。Yr Afallennau(问候)和Yr Oianau(苹果树)这两首诗描述了疯狂的梅林在森林中与一棵苹果树和一头猪对话,预言威尔士军队在与南威尔士的诺曼人的战斗中的成败。其中包含的其他一些诗作有:Ymddiddan Myrddin a Thaliesin (梅林和塔利辛的对话)Dadl y Corff a'r Enaid (身体和灵魂之间的对话l)Elegy to Madog ap Maredudd (d. 1160)The Elegy of Gereint son of ErbinThe Verses of the GravesKyntaw geir(一首关于朝拜的忏悔诗) 

拿戈玛第经集 Nag Hammadi library
  1945年,在上埃及地区的拿戈玛第所发现的一系列莎草纸翻页书。总共有五十多篇不同的文章,大多数手稿都与诺斯底教派有关,但也包括被归类为《赫姆提卡文集》(Corpus Hermeticum,或译《秘义集成》),以及《柏拉图理想国》的局部翻译。当地农民无意间发现了被放入13个陶罐内,用皮革包装好的莎草纸翻页书。这些手稿可能被埃及僧侣圣帕科米乌斯(Pakomios)建立的一个僧侣团体所拥有。这份手稿写于公元350-400年间,在4世纪之前就被埋在了地下。很有可能是为了躲避公元390年狄奥多西一世所颁布的除灭非正典经书的法令。
 作为了解古代基督教的原始材料,这份收高的重要性被认为仅次于死海古卷。手稿中还载有一些耶稣语录,与1898年发现的俄西林古蒲草纸(Oxyrhynchus)相同。虽然拿戈玛第经集的内容可能自希腊文翻译而来,但此经集皆以科普特语写成。1956年,一些手稿被翻译出来,并首次在开罗出版。 然而,由于埃及政治局势不稳定,后续出版的速度很慢,印刷模糊不清。现存放在埃及开罗的科普特博物馆。1966年,在意大利墨西拿举行了诺斯替主义学者研讨会,推动了《纳格-哈马迪法典》英译本的出版。1977年布里尔公司和美国出版商哈珀-罗公司联合出版了英文版;1981至1984年间还出版了平装版。 1988年出版了修订版,1987年,耶鲁大学版本的翻译出版。

抄本一  亦被称为"荣格抄本"《使徒保罗的祈祷》The Prayer of the apostle Paul《雅各密传》The Apocryphon of James《真理的福音》The Gospel of Truth《论复活》The Treatise on the Resurrection《三部训言》The Tripartite Tractate
抄本二:《约翰密传》The Apocryphon of John《多马福音》The Gospel of Thomas《腓力福音》The Gospel of Philip《掌权者的本质》The Hypostasis of the Archons《论世界的起源》On the Origin of the World《对灵魂的注释》The Exegesis on the Soul《争战者多马书》The Book of Thomas the Contender
抄本三:《约翰密传》The Apocryphon of John《埃及人福音》The Gospel of the Egyptians《蒙福的尤格诺斯托》Eugnostos the Blessed《耶稣的智慧》The Sophia of Jesus Christ《与救主的对话》The Dialogue of the Saviour
抄本四:《约翰密传》The Apocryphon of John《埃及人福音(The Gospel of the Egyptians抄本五:《蒙福的尤格诺斯托》(Eugnostos the Blessed《保罗启示录》The Apocalypse of Paul《雅各启示录 一》The First Apocalypse of James《雅各启示录 二》The Second Apocalypse of James《亚当启示录》The Apocalypse of Adam抄本六:《彼得与十二使徒行传》The Acts of Peter and the Twelve Apostles《雷:完美的思想》The Thunder, Perfect Mind《有权柄的教训》Authoritative Teaching《我们伟大力量的观念》The Concept of Our Great Power《柏拉图理想国588a-589b》(Republic by Plato《第八与第九的论说》The Discourse on the Eighth and Ninth《感恩祷告》The Prayer of Thanksgiving (with a hand-written note《阿斯比乌21-29》Asclepius 21-29
抄本七:《沙姆意解》The Paraphrase of Shem《伟大的塞特第二篇》The Second Treatise of the Great Seth《彼得启示录》Gnostic Apocalypse of Peter《秀华奴的教导》The Teachings of Silvanus《塞特三柱》The Three Steles of Seth
抄本八:《唆斯特利阿努》Zostrianos《彼得致腓力书信》The Letter of Peter to Philip
抄本九:《麦基洗德》Melchizedek《挪利亚之思想》The Thought of Norea《真理的见证》The Testimony of Truth抄本十:《马萨娜斯》Marsanes
抄本十一:《知识的解释》The Interpretation of Knowledge《瓦伦廷注解》A Valentinian Exposition《论圣膏》On the Anointing),《论洗礼》On Baptism《论圣餐》On the Eucharist 《阿罗基耐》Allogenes《依斯弗》Hypsiphrone抄本十二:《塞克吐斯语录》The Sentences of Sextus《真理的福音》片段 The Gospel of Truth抄本十三:《三形的普洛特诺尼亚》Trimorphic Protennoia《论世界的起源》On the Origin of the World)

《塔利埃辛之书》Llyfr Taliesin
中世纪威尔士的残破手稿,被威尔士古物学家罗伯特·沃恩在格温尼德的多尔盖劳附近的亨沃特大宅中发现;后转交给威尔士国家图书馆收藏。十七世纪,它被爱德华·卢伊德命名为塔利埃辛之书。古文字学家约翰·格温诺夫林-埃文斯将它的年代定在1275年左右,但丹尼尔·休斯现在将其定在十四世纪的上半叶,后者观点被学者们普遍接受。不过,文献中甚至可能包括一些六世纪用布列塔尼语的康布里克方言创作的诗歌。按主题分类,内容如下:
赞美乌里安-瑞格的诗
三十一
"Gwaeith Gwen ystrad"("Gwen ystrad之战")三十二 Urien Yrechwydd (A Song for Urien Rheged)三十三 Eg gorffowys (A Song for Urien Rheged)三十四 Bei Lleas Vryan(A Song for Urien Rheged)三十五 "Gweith Argoet Llwyfein"("Argoed Llwyfain之战")三十六 Arddwyre Reged (A Song for Urien Rheged)三十七 Yspeil Taliesin ("The Spoils of Taliesin") 三十九 Dadolwch Vryen ("The Satisfaction of Urien")
其他赞美歌曲[编辑]
XII "Glaswawt Taliesin"("对Taliesin的赞美")XIV "Kerd Veib am Llyr"("Llyr之子面前的歌")XV "Kadeir Teyrnon"("君主的椅子")XVIII Kychwedyl am dodyw("一个传言来到我身边")XIX "Kanu y Med"("Mead的歌 二十 "Kanu y Med"("蜂蜜酒之歌")二十 "Kanu y Cwrwf"("麦酒之歌")二十一 "Mic Dinbych"("腾比之赞")二十三 "Trawsganu Kynon"("讽刺Cynan Garwyn")二十五 Torrit anuyndawl(马之歌)三十八 Rhagoriaeth Gwallawc(关于Gwallawg ab Lleenawg之歌)
挽歌[编辑]
四十 "Marwnat Erof" (Erof [Ercwlf]的挽歌)四十一 "Marwnat Madawg" (Madawg的挽歌)四十二 "Marwnat Corroi ap Dayry" (Cu- Roi son of Daire的挽歌) Roi son of Daire)四十三 "Marwnat Dylan eil Ton" (Elegy of Dylan son of the Wave)四十四 "Marwnat Owain ap Vryen" (Elegy of Owain son of Urien)四十五 "Marwnat Aeddon" (Elegy of Aeddon)四十六 "Marwnat Cunedda" (Elegy of Cunedda)四十八 "Marwnat Vthyr Pen" (Elegy of Uthyr Pen(long) )
赞美诗和基督教诗词
二 Marwnat y Vil Veib ("Elegy of a Thousand Sons", a memoir of the saints)五 Deus Duw ("O God, God of Formation", Of the Day of Judgment)二十二 "Plaeu yr Reifft" ("The Plagues of Egypt", Mosaic history)二十四 Lath Moessen ("The Rod of Moses", Of Jesus)二十六 Y gofiessvys byt ("The Contrived World" 。XXVII Ar clawr eluyd ("在地球的表面", 耶稣) XXVIII Ryfedaf na chiawr (亚历山大大帝) XXIX Ad duw meidat ("拥有者之神", 对摩西、以色列和亚历山大之神的赞美) LI Trindawt tragywyd ("永恒的三位一体")
预言[编辑]
六 "Armes Prydein Vawr"("英国的伟大预言")十 "Daronwy"("Daronwy")四十七 "Armes Prydein Bychan"("英国的较小预言")四十九 Kein gyfedwch("一个明亮的节日")十二 "Gwawt Lud y Mawr"("Lludd的大赞美")LIII Yn wir dymbi romani kar("真的会有一个罗马朋友给我")LIV "Ymarwar Llud Bychan"("Lludd的小和解")LVII Darogan Katwal[adr? ] ("Cadwallader的预言"(只有标题))
哲学和地名学[编辑]
I "Priv Cyfarch" ("Taliesin's First Address") III "Buarch Beird" ("The Fold of the Bards") IV "Aduvyneu Taliesin" ("The Pleasant Things of Taliesin") VII "Angar Kyfyndawt"("无爱的联盟")VIII "Kat Godeu"("树木之战")XI "Cadau Gwallawc"("Lleenawg之歌")IX "Mab Gyrfeu Taliesin"("塔里辛的童年成就")。十三 "Kadeir Taliesin"("Taliesin的椅子")十六 "Kadeir Kerrituen"("Cerridwen的椅子")十七 "Kanu Ygwynt"("风之歌" 风之歌")三十 "Preiddeu Annwfn"("安恩的战利品")五 "Kanu y Byt Mawr"("世界的大歌")六 "Kanu y Byt Bychan"("世界的小歌")

内容的日期和出处
许多诗歌的年代是在十二和十三世纪,很可能是采用塔利辛人格的诗人为写阿文(诗歌灵感)所做的工作,其特点是:"我曾是众多的形状,在我拥有一个一致的形式之前。我曾是一把剑,狭窄的,斑斓的,我曾是空气中的一滴眼泪,我曾在最黯淡的星星中。我曾是字母中的一个字,我曾是起源中的一本书”。I have been a multitude of shapes,Before I assumed a consistent form.I have been a sword, narrow, variegated,I have been a tear in the air,I have been in the dullest of stars.I have been a word among letters,I have been a book in the origin.

最早的诗作
Ifor Williams认为手稿中的12首诗是历史上的Taliesin的作品,或者至少是 "与Cynan Garwyn、Urien、他的儿子Owain和Gwallawg同时代的作品",他们可能是分别统治波伊斯的历史国王。Rheged,其中心位于今英格兰和苏格兰交界处的索尔韦湾地区,东至Catraeth(大多数学者认为是今北约克郡的Catterick),西至Galloway;以及Elmet。 [4] 这些是(在下面的内容列表中用罗马数字给出斯金的编号,用阿拉伯文给出埃文斯版手稿的编号,在括号中给出威廉斯版的编号和标题)。
诗歌2、3、4、5、6、8和9(在威廉姆斯的编号中)以相同的词句结尾,表明是共同的作者,而4和8包含内部归属的塔利辛。结尾的标签是

Ac yny vallwyf (i) ben
y-m dygyn agbeu agben
ny byδif y-m-dirwen
na molwyf Vryen。

直到我年老时灭亡。
在死亡的逼迫下。
我将不会感到快乐。
除非我把尤里安的名字写下来

这些诗歌的确切年代仍不确定。Patrick Sims-Williams在2016年对其早期的语言学证据进行了重新审视,他认为
在评估《阿尼林书》和《塔利辛书》中的诗歌不能追溯到六世纪的所谓证据时,我们发现这些证据要么是不正确的,要么只适用于极少的几行或几节,可以解释为添加的。然而,似乎无法证明任何诗歌在语言上必须追溯到六世纪,而不可能是一个世纪或更久以后。所有这些的学术英译本都可以在Poems from the book of Taliesin (1912)和现代选集The Triumph Tree中找到 。

后来的旧威尔士诗
在可能不那么古老但仍然是早期的文本中,手稿还保留了一些赞美诗、对库内达和迪伦-艾尔-通等名人的小型挽歌集,以及著名的谜一样的诗,如《树之战》、《Annwfn的战利品》(诗人在其中声称与亚瑟和他的勇士们一起航行到另一个世界),以及十世纪的预言诗《Armes Prydein Vawr》。其中有几首诗在内部宣称是塔利辛的作品,但无法与这个假定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该诗集中的许多诗歌都提到了基督教和拉丁文本以及英国本土的传统,而且该书包含了西方古典时期之后的方言文学中对海格力斯和亚历山大大帝功绩的最早提及。
 

在我定形之前,

我曾千变万化。

我曾是剑,精细而色彩斑驳,

我曾是空中的眼泪,

我曾是群星中最晦暗者。

我曾是文字中的一个词,

我曾是一卷原版的书。

塔利埃辛·本·贝尔德的片段

《圣雄书简》Mahatma Letters
神智学文献、海伦娜·布拉瓦茨基夫人声称,自己能与居住在喜马拉雅山深处或西藏日喀则的圣雄沟通。 还有人声称,马哈特玛人有时会给布拉瓦茨基以外的人写信,布拉瓦茨基的弟子阿尔弗雷德-珀西-辛尼特得到了与圣雄的通信。圣雄(梵语Mahātmā,意思是 "伟大灵魂")。据说圣雄是指引人类精神进化的大师。海伦娜在印度时,主要的麻衣人是莫里亚、库特弗米、希拉里昂和马哈楚汉,据说他们居住在西藏。 最终,圣雄的概念开始脱离布拉瓦茨基的设定,更具有神秘色彩。 圣雄,古代智慧的保护者和传播者,属于秘密社团大白兄弟会,圣雄熟知高达摩(释迦牟尼)传下来的宏观世界的秘密,根据神学学说的延伸(新神学),耶稣基督和弥勒佛 (弥勒菩萨)也被认为是伟大的大师(耶稣是伟大的大师,弥勒菩萨)。 爱丽丝-贝利指出,伟大大师的总部在戈壁滩的香巴拉。
研究神智学历史的保罗-约翰逊(K. Paul Johnson)认为圣雄来自现实,推测埃尔莫里亚是克什米尔部族国王兰比尔-辛格,库特弗米是当时的锡克教领袖之一塔库尔-辛格,他们都是布拉瓦茨基在印度活动的支持者[7]。
圣雄给A. P. Sinnett的信[编辑]。
成为布拉瓦茨基弟子的英国驻印度居民阿尔弗雷德-珀西-辛尼特(英文版)和阿兰-奥克塔维安-休谟也声称收到了马哈特默的信件[8] 1880年秋,布拉瓦茨基住在辛尼特在西姆拉的避暑别墅。 有一天,辛尼特问布拉瓦茨基,他是否也能与圣雄通信,并委托她转交一封写给圣雄的信。 几天后,她在办公桌上发现了库特弗米大法师的回信:那是10月18日。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大法师的一系列信件被送到了西内特,据说其中许多信件是以文章抽屉(apports)的形式出现的[† 3]。 在这些信件组的基础上,辛尼特写了《隐藏的世界》(1881年)和《秘密的佛教》(1883年),向英语世界介绍了布拉瓦茨基的奇迹故事和圣母信中描述的神学教义[8]。 从1880年起,辛尼特收到的100多封信件后来被汇编成《圣雄给A.P.辛尼特的信》[5]。
库伦事件和霍奇森报告[编辑]。
1882年底,神学会的总部在马德拉斯附近的阿迪亚尔建立。艾玛-库隆女士和她的丈夫在退会后,找到基督教传教士声称海伦娜的现象是个骗局、并把布拉瓦茨基指示库伦夫妇创造'奇迹'的信给他们作为证据。1884年9月,布拉瓦茨基写给库隆夫妇的一封信在印度基督教杂志《马德拉斯基督教学院杂志》上发表,暗示圣雄信和其他 "神迹 "是假的。库伦事件促使精神现象研究会(SPR)在同一年派理查德-霍奇森去那里调查围绕布拉瓦茨基和神学会的各种"奇迹"。 在对神学会总部进行调查后,霍奇森于次年1885年发表了《霍奇森报告》,称布拉瓦茨基是个骗子、以及俄罗斯间谍。 神学会否认了这一点,但精神现象研究会拥有大量的公众信任,神学会因这一事件受到了严重打击。
1986年,灵异现象研究会(英文版)的弗农-哈里森试图验证该报告,指出霍奇森的研究受到认知偏见的影响,不能被视为科学调查,并确定库特弗米的信不是布拉瓦茨基本人写的。 向日本介绍神学和人本主义的高桥干,道听途说,1986年,精神现象研究会向已故布拉瓦茨基道歉。 然而,关于有人清除了布拉瓦茨基的口述内容的怀疑并没有得到澄清,有理论怀疑神学会的亲密伙伴和官员参与其中。 人类学家杉本义夫指出,库特弗米的信件仅限于拉瓦茨基的亲密伙伴达莫达尔-马尔瓦兰卡与阿尔弗雷德-珀西-辛尼特(英文版)接触的时期,这种参与是不能否认的,因为达莫达尔在1885年为寻找他的主人而去了西藏,并不复存在,他的信件也不复存在。 不能排除圣雄的参与,他说。
对圣雄信的看法至今不一,但这一事件本身是以 "大博弈"(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为背景的,英俄帝国在西藏、中亚和其他地区为争夺霸权而进行的博弈,涉及清朝和英属印度,现在被许多精英人士和 现在人们认为这一丑闻是由基督教传教士制造的,他们感到威胁,因为许多精英基督徒是站在反英民族主义的立场上加入神学会的,而英国的精神现象研究团体则反对神学会,因为神学会越来越活跃,他们利用这一丑闻在大博弈中取得了优势。 据认为,情况就是这样。 杉本芳夫指出,尽管地理学家(测量员)和人种学家(调查员)表面上在大博弈的情报战中发挥了主导作用,但布拉瓦茨基等圣人和灵媒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
《圣雄至A.P. 辛尼特之书》 The Mahatma Letters to A.P. Sinnett
1923年,A.特雷弗 · 伯比克出版的书,根据神学教义,这些信件是库特-胡米和莫里亚在1880年至1884年之间写给A.P.辛尼特的。这些信件以前在一些神学书籍中被引用(例如辛尼特的《神秘世界》),但没有全文出版。这些信件讨论了神学宇宙和精神层次。原件被大英博物馆收藏,后来被大英图书馆收藏。

《便西拉的字母》 The Alphabet of Ben-Sira
中世纪时期的佚名文献,又译本司拉的知识。讲述了旧约次经便西拉智训》的作者、希伯来先知便西拉的生平。该书用希伯来语书写,另外还有以亚兰语书写的古版。公元7世纪至11世纪成书。在文献中,便西拉以先知耶利米之子的身份被带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的面前,要求他解释四道神谕的意思。便西拉用了希伯来语的22个字母,向国王讲述了22个故事。本文献宣称犹太人在被虏到巴比伦的这段时期,曾一度有过莉莉丝的信仰。内容记述如下: 尼布甲尼撒二世的儿子病了,要求便西拉治好他,不然就得死。便西拉将神写在护身符上,绘制了三位医疗天使的名字、外型、肖像。国王看着护身符问: "这些是谁?" 便西拉说,这三位天使是SnviSnsvi以及Smnglof。上帝创造了孤独的亚当之后,又为他造了一个配偶。这个女人叫做莉莉丝。亚当说:"你当在下,我在你之上"。莉莉丝回答说:"我们皆从土里诞生,故而你我无差”。他们争执不下,莉莉丝便逃走了。亚当向神祈祷:"万物的主啊!你赐给我的女人跑了"。主立刻给了他祝福,派三个天使把莉莉丝带回来。神对亚当承诺,"若她不愿回来,以后每天就会有她的100个子嗣死掉"。天使在红海的中央找到了莉莉丝,传达了神的旨意,要将莉莉丝溺死在大海之中。她说:"我以致初生小儿于病而受造,若为男孩,我当主他生后8天,若为女孩,则20天"。天使坚持要她回去,但莉莉丝向他们起誓:" 无论何时,当我看到你们的名字相貌,就会失去让孩童生病的力量"。并同意日后每天有100个她的子孙死去。从此,每天有100个魔鬼死去。将天使之写在小孩子的护身符上。当莉莉丝看到时,就会记起她的誓言,于是小孩就痊愈了。

《智慧的七柱》Seven Pillars of Wisdom
托马斯·爱德华·劳伦斯上校,也称阿拉伯的劳伦斯,在1916年~1918年阿拉伯起义中作为英国联络官而出名。阿拉伯人认为他让奥斯曼帝国和欧洲统治下的阿拉伯重获自由的民间英雄;书名源自旧约箴言:"智慧建造房屋、凿成七根柱子"。在一战前,劳伦斯就开始编著一本介绍7个阿拉伯国家城市的学术书籍。劳伦斯的作品反映出他有性受虐狂倾向,喜欢鞭打和肉体的痛苦。他的著作《智慧的七柱》被认为是14岁阿拉伯男孩塞利姆·艾哈迈德的情诗。但是一战开始以后,劳伦斯销毁了书稿。战后,他决定重新使用它作为自己自传的书名。劳伦斯后来说,他的梦想——为阿拉伯人民赢得政治自由——本意就是想作为一份礼物送给这位男孩的。
致S.A.:
我爱你,因此我将这如潮的人流拉进手中,在繁星灿烂的天空里写下心愿,去为你赢来自由——那有七根支柱的智慧之屋,当我们来时,你的眼睛会为我而闪耀。死神是我征途上的仆人,直到我们走近你,看见你在等待。当你微笑时,悲戚地嫉妒时,他追上了我,并把你拉走,带入无言的寂静之中。爱是劳累的旅程,为了寻求你,我拿出微薄的报酬,眼下的所有。当大地柔软的手触摸你的身体之前,当这盲目的蠕虫靠着你的血肉长肥之前。人们恳求我开始工作,将这不可侵犯的房子作为对你的纪念。我将为它建作纪念碑,在完成之前毁掉它。毁坏的阴影里,这些小小的碎屑,垒起缀成的小屋,便是献给你的赠礼 。

《恒星之书》Book of Fixed Stars
阿拉伯语:kitab suwar al-kawakib
天文学家阿卜杜勒-拉赫曼·苏菲于公元964年以阿拉伯文撰写。将托勒密的《天文学大成》和阿拉伯传统天文学原本的星座综合成星表。详细说明和叙述对恒星的观察,它们的位置、星等和颜色,并将研究结果以星座来呈现。对每一个星座,他提供两个图形,一张是从内向外观看天球,另一张是从外面观看天球。大体分为四部: (1)導入部(2)北天の星座(3)黄道星座(4)南天の星座
这本书留存有有许多手稿和译本。现存最古老的手稿保存在博德利图书馆,是作者儿子在1009年的手稿。在大英图书馆中有一份13世纪的复制品。这本书没有发表过英文的译本,但在1874年被Hans Schjellerup译成法文。他所描述的小云,实际上是对仙女座星系最早的描述和插画。他把它说成是躺在一条大鱼的嘴前,这是一个阿拉伯的星座。很可能在905年之前,伊斯法罕的天文学家就都已经熟知这朵"云"的存在。 大小麦哲伦星云最早的纪录,也出自"恒星之书"。这些都是在银河系之外最早从地球观察到的星系。他观察到的仙女座大星系也是第一个真正不同于星团星云。他可能还将船帆座o星团归类为"朦胧之星",此外还有狐狸座的"模糊物件",现在被称为苏菲的星团、"衣架星群"、布洛契星团或Collinder 399。此外,他提到了两个麦哲伦云,而它们从伊拉克内志看不到,但从帖哈麦可以看见;而且它们被称为"母牛"(al-Baqar)。
https://en.wikipedia.org/wiki/Book_of_Fixed_Stars

《埃努玛·埃利什》EnûmaEliš
巴比伦的创世史诗,名字取于史诗起首句。"埃努玛·埃利什"是阿卡德语,可译作"天之高兮"或"当在最高之处时"。此史诗是由奥斯丁·亨利·莱亚德于1848年在尼尼微亚述巴尼拔图书馆的遗址发现;1876年由乔治·史密斯出版。整篇史诗约有一千行,以阿卡德语分别写于七块泥板上。描写了巴比伦主神马尔杜克的伟大事迹,以及众神创造人类的经过。
天之高兮,既未有名。
地之庳兮,亦未赋名。
始有潝虚,是其所出。
漠母彻墨,皆由孳生。
大浸一体,混然和同。
无苇结庐,无泽可睹。
于时众神,渺焉无形。
史诗记载创世前是一片混沌,由两位原始神阿勃祖(Apsu, 甜水或河流)与提阿玛特(Tiamat, 咸水或海洋)统治。阿勃祖与提阿玛特生下拉赫穆(Lahmu)及拉哈穆(Lahamu),后又生下安沙尔(Anshar)和基沙尔(Kishar),二人生下安努(Anu),安努创造了众多神祇,他们玩乐时的噪音令两位原始神非常烦厌,阿勃祖本欲杀死这些年轻的神祇,但遭提阿玛特反对,侍侯他们的穆木(Mummu)则同意阿勃祖的做法。于是,提阿玛特便向众神中最有力量的埃亚警告,埃亚使用魔法令阿勃祖陷入昏迷,然后把他杀死,于是埃亚成了众神之首。他与妻子达姆金娜(Damkina)诞下儿子马尔杜克。马尔杜克能驾驭尘暴及旋风,并撕开了提阿玛特的身体,导致仍在提阿玛特体内的众神不得安睡。众神怂恿提阿玛特报复杀夫之仇。提阿玛特所集合的力量愈来愈大,部分神祇加入她的阵营,她创造了十一只怪物协助她取胜,同时又把新任丈夫金固提升为“最高主宰”,面对即将降临的危难,众神都无力应付。最终马尔杜克被选为对抗提阿玛特之神。他杀死提阿玛特之后,以她的身体创造世界。于提阿玛特麾下的众神最初是被迫为其他神祇奴役的,当马尔杜克杀死金固,并以其鲜血创造人类时,他们亦获得自由,并建立巴比伦作为主神居住的地方。最后,诸神赋予马尔杜克王位,赐予他五十个称号。马尔杜克的地位比恩利勒要高,恩利勒于早期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中神为众神之王的神祇。泥板所载的内容乃是从更古老的史诗所抄录下来,例如在加喜特王朝的第九位国王阿古姆二世的铭文中,似乎已显示出《埃努玛·埃利什》于公元前15世纪已经存在。[8]而学者从史诗中对马尔杜克的描述跟汉摩拉比王朝铭文作出比较,并分析史诗中的语言后,认为《埃努玛·埃利什》约于古巴比伦王国后期,或加喜特时期写成,时间大约等于公元前15至前14世纪
 
 
++++++++++++++++
阿马尔奈文书 Amarna letters
亚马拿泥版或阿马尔纳泥板,是一批刻在泥板上的书信,在上埃及地区阿马尔奈古埃及第十八王朝首都阿克特阿顿)被发掘,绝大部分是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统治者与驻守迦南亚摩利地区官员的外交书信。公元前1350年间1330年,著名的“叛逆法老”阿肯那顿开始了尊奉太阳神阿顿的一神教宗教社会改革,并在现在埃及中部建立新的首都-阿克特阿顿(阿顿的地平线)。这批书信正是在此被发现。它们的特别之处在于,大部分由阿卡德楔形文字这种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字写成,这在埃及学上很罕见。已经出土的文书有382块,其中24块被解读。挪威学者、亚述学专家Jørgen Alexander Knudtzon著有《Die El-Amarna-Tafeln in two volumes (1907 and 1915)》一书。第一位成功解读文书的是考古学家威廉·福林德斯·佩特里。他用了1891和1892两年时间,发现并研究了21块残片。1903年,法兰西科学院东方考古所的所长艾米丽·查希纳特破解出了另外两块泥板。在挪威教授Jørgen Alexander Knudtzon的研究下,另外24块分布在埃及和各地博物馆的泥板和残片被解读。
 
++++++++++++++++
贝希斯敦铭文 Bagastana
位于伊朗克尔曼沙汗省贝希斯敦山上的铭文,铭记了大流士一世镇压高墨达政变和各地起义、取得王位的经过。铭文以三种不同的楔形文字写成:古波斯语埃兰语巴比伦语。1835年,英国学者劳林森到达此遗迹及拓取古波斯文铭文摹本,1843年再来拓取石刻上其余铭文的摹本。克特西亚斯提到过这块铭文,他在大约公元前400年发现了铭文的存在并且提到在铭文下方有一个喷泉和花园。他错误的判断这块铭文是“巴比伦的沙米拉姆王后献给宙斯的”。塔西陀也提到了铭文以及在悬崖底部的一些遗迹,包括一个赫拉克勒斯的祭坛。根据考古发现,包括一座前148年的雕像,与塔西陀所记载的一致。狄奥多罗斯声称它是由沙米拉姆写的。波斯诗人菲尔多西在他于公元1000年前后写的《列王纪》中写了一个故事,是关于波斯国王库思老妻子希林的情人法哈德的故事。传说中,他因犯罪被流放,法哈德被命令凿山找水,如果他成功了,他将被允许和希林结婚。许多年以后,他开凿了半个山区,终于发现了水,可是却被库思老告知希林已经死了。他疯了,把斧子丢下了山,亲吻了土地,然后死去。在《库思老和希林》这本书中,法哈德的斧子是用石榴树的木头做的,在他丢斧子的地方,长出了一颗石榴树,它的果实可以治疗疾病。希林并没有死,按照故事的说法,当她听到法哈德死去的时候显得很悲伤。1598年英国人罗伯特·雪莉在代表奥地利使团出访波斯时,看见了这块铭文,并引起了西欧学者的注意。他们错误的认为这块铭文源自基督教。法国将军加德安认为它是描绘耶稣和他的十二门徒,而罗伯特·克尔·波特认为这块铭文表现了失踪的以色列十支派萨尔玛那萨尔一世。意大利探险家佩德罗·瓦勒在朝圣期间参观了这块铭文,大约在1621年。

《巨人传》Gargantua and Pantagruel
法国作家弗朗索瓦·拉伯雷所作,文艺复兴时期文学作品,1532至1564年陆续出版。此书具体反映出中古时期具有资产思想的人解放与追求的理念。因表达出反教会反封建的思想,在当时曾被列为禁书
拉伯雷的作品从民间传说中吸取不少营养,他的《巨人传》取材于通俗的传奇文学、喜剧、闹剧、中世纪的骑士文学作品。庞大固埃尤其有明显的传奇文学色彩。卡冈都亚是庞大固埃的父亲。
第一部,巨人卡冈都亚聘请了一位年轻的人文主义者做自己的家庭教师,让他进行大运动量的体育锻炼,学习神学和古文,使他焕发青春。塑造了一个理想的君主形象,讽刺了当时教育制度的缺陷,宣传人文主义对政治教育、道德的主张,和许多真人真事结合,以巨人的形象出现。
第二部,巨人卡冈都亚的儿子庞大固埃到法国各大学学习,遇到许多人物:代表“迅速”的卡尔巴里;代表“强大”的奥斯太纳;代表“明智”的艾比斯太蒙;代表“高明”的巴努希。尤其对巴努希的描写非常生动,对后来法国文学影响很大,在博马舍作品中的费加罗和莫里哀作品中的斯加宾身上都能发现巴努希的影响。书中还提到他的父亲卡冈都亚给儿子写了一封信,要他好好做人,通篇都是笑料。本书风趣幽默,一出版即受到欢迎。
第三部,已经获得国王批准,用自己的真实姓名署名,他书中的主人公也主要描写普通人,不再描写巨人。其主角是第二部中的巴努希,巴努希当上了国王,但几天内将把自己的薪俸花光了,不知如何是好,就去请教“权威人士”,包括女巫、哑巴、诗人、学者、星相家、神学家、医生、法学家、哲学家、法官等,这些人的素材都是源自拉伯雷所熟悉的人,他们的答案五花八门,最后是一个丑角建议他去找“葡萄酒权威”。
第四部,庞大固埃和巴努希一起乘船去寻找葡萄酒权威,经过了许多岛屿:老人岛、鳗鱼岛、司法人员岛等地,有许多新奇的经历,但没有找到任何权威。
第五部,继续写他们的航行,以各种岛影射罗马教廷和贪官污吏,最后找到了一位葡萄酒权威,对于他们的问题葡萄酒权威的回答只有一字:“喝”!

《卡勒瓦拉》Kalevala
又名《英雄国》,芬兰医生艾里阿斯·隆洛特将民歌编成的民族史诗。1835年初版,名字意为"卡勒瓦的国家"。本书从创世神话开始,讲述了不少英雄传说、冒险故事。在最后一首诗歌中,玛丽雅达的儿子到来、维纳莫宁对卡勒瓦拉统治的结束,暗示了基督教的到来彰显着异教统治的终结。
第一段 维纳莫宁的故事
世界由一个鸭蛋打碎后的碎片形成。女神伊尔玛达尔生下了最早的人类、维纳莫宁。他给荒芜的世界带来了树木和生命。维纳莫宁遇到了尤卡海宁,后者在决斗中失败,便让妹妹爱诺嫁给维纳莫宁。爱诺不肯,便投水自尽。维纳莫宁启程去波赫尤拉,向北国的少女求婚。他在海上漂流数天后,骑在老鹰上到达了那里。跟女王娄希达成了协议,让伊尔玛利宁锻造三宝磨。三宝磨锻造成功,锻造者们却无功而返。
第二段 勒明盖宁的故事
勒明盖宁决定向北国的少女求婚。他母亲试图阻止,勒明盖宁便给了她一把可以反映出自己安危的头梳。长途跋涉后,勒明盖宁抵达了波赫尤拉。女王娄希让他去多讷拉"亡灵之河"上捕猎天鹅,但他激怒的北国牧人,遭到刺杀身亡。他的母亲发现梳子流血,便前去寻找儿子,用伊尔玛利宁的耙子把散布在河里的碎尸捞起、使他复活。
第二段 维纳莫宁的故事
维纳莫宁准备造船再去追求北国的少女。他造访了多讷拉,并沦为囚犯,通过魔咒勉强逃脱。之后,他寻找安德洛·维布宁收集魔咒,却被对方吞噬,同样通过魔咒得以逃脱。船只造好后,他终于准备前往波赫尤拉。伊尔玛利宁听此事,也决定前去求婚。北国少女最终选择了伊尔玛利宁。
第三段 伊尔玛利宁的婚礼
伊尔玛利宁被安排去执行各种危险的任务,北国少女暗中帮助了他。人们为张罗着婚礼,维纳莫宁也歌颂起波赫尤拉的人民。但他们没有邀请勒明盖宁,使他感到气愤。勒明盖宁提出与北国主人决斗,他获得了胜利,却遭到了军队的打击。勒明盖宁逃回母亲的住处,她建议勒明盖宁前往萨里去避难。他回来后发现房子被烧为灰烬。他和同伴蒂耶拉前往波赫尤拉复仇,但是娄希使海面结冰。勒明盖宁只好返回家里。
第四段 库勒沃的故事
温塔莫把他兄弟卡勒沃的家族全部杀掉,只剩下他怀孕的妻子,她后来生下了库勒沃。温塔莫视库勒沃为眼中钉和威胁,甚至几次试图杀害他。企图不成就把他卖给伊尔玛利宁作为奴隶。伊尔玛利宁的妻子总是刁难欺凌库勒沃。于是他设计让她被一群狼和熊咬死。在交完税返回家的路上他跟一位少女调情,可是发觉她是他的妹妹。少女自尽身亡,库勒沃沮丧地回到家里。他决定向温塔莫发泄憎恨,并出发去寻找他。他向温塔莫及他的家族发起战争并把他们斩净杀绝。然而当他回到家时,发现自己的庄园荒芜了。他感到懊悔和难过,于是他选择在勾引他妹妹的地方自尽。
第五段 伊尔玛利宁的故事
伊尔玛利宁丧妻后,用金银锻造了个新娘,但又将她抛弃。他启程前往波赫尤拉,绑架了娄希的女儿。她对伊尔玛利宁恶语相向,于是他施法魔咒把她变成一只小鸟。他回到卡勒瓦拉,并告诉维纳莫宁三宝磨给波赫尤拉人带来了繁荣和财富。维纳莫宁、伊尔玛利宁和勒明盖宁驾船前往波赫尤拉去要回三宝磨。路上,他们猎杀了一只巨大的狗鱼,并用它的颌骨制作了第一把康特勒琴。英雄们抵达波赫尤拉并要求分享财富的,否则将用武力带走三宝磨。娄希召集军队来反抗,然而维纳莫宁用他的音乐让波赫尤拉人昏沉欲睡。他们从石洞里带走三宝磨,并启程回家。娄希又施法变出一只军队,并变为一只老鹰来保护三宝磨。在争夺中,三宝磨沉入海底并被摧毁。
第六段 娄希对卡勒瓦拉的报复
娄希给卡勒瓦拉人带去了瘟疫,派遣大熊咬杀他们的牲畜,藏起了太阳和月亮,并从卡勒瓦拉偷走了火种。维纳莫宁治愈了所有的疾病,同伊尔玛利宁一道恢复了火种。维纳莫宁强迫娄希把太阳和月亮放回天空。年轻害羞的处女玛丽雅达在放牧时吃下了一粒越橘后怀孕,她生下了一个儿子。维纳莫宁命令要杀死这个男孩,但是男孩开始说话并责备维纳莫宁做出了错误判断。这个男孩被洗礼为卡累利阿的国王。维纳莫宁扬帆离开,只给后世留下了他的诗篇和康特勒琴。整篇史诗就此结束。

《奇异化学志》 Bibliotheca Chemica Curiosa
直译“奇异化学图书馆”,又称《惊异化学记》或《灵妙化学丛书》,是一部炼金术文献合集,于1702年在日内瓦出版,由瑞士医师兼作家尚-贾克·曼吉编辑。整部作品分为两卷,每卷900多页,共收录143篇文献,是收录量最庞大的炼金术文献之一。衍生自比其年代更早的炼金术出版物,包括《化学剧场》和《不列颠化学剧场》。
https://en.wikipedia.org/wiki/Bibliotheca_Chemica_Curiosa
 
《赫密士博物志》 Musaeum Hermeticum
直译“赫密士博物馆”,是一部炼金术文献汇编,初版为德语,于1625年由卢卡斯·詹尼士法兰克福出版。1678年的第二版以拉丁语发行,在初版收录的内容基础上又进行了增补。
发行《赫密士博物志》的目的是将当时较新并相对简短的炼金术资料搜集成册。当时在欧洲已有收录量庞大的炼金术资料合集:1602年出版的《化学剧场》;1702年又诞生了收录量同样丰富的《奇异化学志》。这部汇编则可以被作为前两部大型赫密士作品的补充材料来阅读。《赫密士博物志》的阐释风格有异以往的同类作品,和更古老的作品相比,这套汇编与它们的关联甚少,阐述也更加淸晰明了,整体更倾向传统的炼金术大师。
 
++++++++++++++
《翠绿石板》Emerald Tablet
又名艾默拉德石板 (拉丁语:Tabula Smaragdina),是传说中一块刻有赫耳墨斯·特里斯墨吉斯忒斯所撰文字的石板,该石板的材质不明,不像是从地球所产出的岩石。它被认为是赫耳墨斯主义的哲学基础,也是中世纪时炼金术发展的重要依据。
尽管公认的作者是赫耳墨斯,但翡绿石板的内容来源仍不明确,具体的发现时间与发现者也存有争议。可以确定的是,它最早出现在阿拉伯语著作中,并在12世纪时由西班牙翻译家乌戈·桑塔耶翻译为拉丁语,而牛顿在进行炼金术研究时又将拉丁译文转译为英语。
有关翠绿石板最早的记载源自一部阿拉伯语著作,目前的主流观点有三个:
Kitab Ustuqus al-Uss al-Thani (《基础元素之第二册》):公元8世纪,贾比尔所著[1]Kitāb Sirr al-ḫalīqa (《造物之秘》), also named Kitāb al-῾ilal (《起源之书》):公元650 - 813年,巴利纳斯,既伪-阿波罗尼乌斯所著。由于中世纪的伊斯兰世界十分推崇他的思想,故有多本著作假借其名出版,并非本人所撰。[2]赫耳墨斯文集》:公元1-3世纪,多人合著之精选集。
根据观点2,应是古罗马哲学家提亚纳的阿波罗尼乌斯在公元1世纪,于赫耳墨斯的墓穴中一个赫耳墨斯的雕像下[3](另说戴着金冠的尸体手中[4])发现了翠绿石板。不过也有人[5]提出是亚历山大大帝在公元前4世纪发现了它。甚至根据伊斯兰传说,是亚伯拉罕的妻子萨拉,在希伯仑山谷的赫耳墨斯墓穴中其本人的尸体手中拿到了石板,但这种说法并未给出具体时间[6]
根据观点3,在书中一篇名为 Kore Kosmou (世界本源) 的对话录中,记录了伊西斯和赫耳墨斯的谈话。其中提到赫耳墨斯:“所有只要是他所通晓的知识,都被刻进石头里藏起来;而所有后来者为了能够获取它们,都应该去找寻。”
 
根据已有的英译本,通常将拉丁文版本作为十四行。
下文由1514年纽伦堡出版的Chrysogonus Polydorus(完美教学总论 Summa perfectionis magisterii [8]的另一版本)中给出的拉丁文版本转译:
 
Verum, sine mendacio, certum et verissimum:
 
这是确凿,无瑕的真理,
 
Quod est inferius est sicut quod est superius, et quod est superius est sicut quod est inferius, ad perpetranda miracula rei unius.
 
上方之物正如下方之物,反之亦然。
 
Et sicut res omnes fuerunt ab uno, meditatione unius, sic omnes res natae ab hac una re, adaptatione.
 
又因万物皆源于一物,故一物的思索可衍化为万物。
 
Pater eius est Sol. Mater eius est Luna, portavit illud Ventus in ventre suo, nutrix eius terra est.
 
太阳是其父,月亮是其母,风将它置于腹中携带,大地是它的看护。
 
Pater omnis telesmi totius mundi est hic.
 
万物之父,世界的先知在此。
 
Virtus eius integra est si versa fuerit in terram.
 
若是它降临于世,即拥有完整无敌的力量。
 
Separabis terram ab igne, subtile ab spisso, suaviter, magno cum ingenio.
 
伴随着崇敬与智慧,你应愉快的从烈火中分离泥土,从粗鄙中分离精细。
 
Ascendit a terra in coelum, iterumque descendit in terram, et recipit vim superiorum et inferiorum.
 
它直冲云霄,然后再次落下,吸收天地之力。
 
Sic habebis Gloriam totius mundi.
 
然后你将会拥有世界的荣耀。
 
Ideo fugiet a te omnis obscuritas.
 
因此,所有的障碍都会远离你。
 
Haec est totius fortitudinis fortitudo fortis, quia vincet omnem rem subtilem, omnemque solidam penetrabit.
 
这是最强的力量,因为它将战胜所有精巧之物,穿透所有坚硬之物。
 
Sic mundus creatus est.
 
世界即是如此创造而成。
 
Hinc erunt adaptationes mirabiles, quarum modus est hic. Itaque vocatus sum Hermes Trismegistus, habens tres partes philosophiae totius mundi.
 
依此步骤(所得)是奇迹般的演化。而在这世上拥有三重智慧的分身的我也因此得名赫密斯。
 
Completum est quod dixi de operatione Solis.
 
我说,有关太阳的任务已经完成。


文中有关 telesmi (有时也作Thelesmi)一词存在争议。一说是源自希腊语 τελεσμός (telesmós)[9],意为祝圣仪式,但在这里这一解释并不符合语境。译者猜测是暗示奥德赛中能够预见未来的先知 Telemus ,希腊语 Τήλεμος (Telemos) ,来展现一物的惊人力量(诗中他曾预言波吕斐摩斯会因为奥德修斯而失去视力)。
< 删除 五言律诗版 网络来源 ,理由:与翻译相差太多,有误导的嫌疑 >
 
++++++++++++++
《赫耳墨斯文集》 Hermetica
亦称《秘文集》,是一部公元2世纪希腊化时代埃及的智慧文学作品,主要是老师点化其门徒的对话录,其中老师的形象通常被称为赫耳墨斯·特里斯墨吉斯忒斯(“伟大无比的赫耳墨斯”)。赫耳墨斯文集构成了赫耳墨斯主义的基础。该文集探讨了神性、宇宙心灵自然。有些文段还涉及了炼金术占星术及其相关概念。
《赫耳墨斯文集》共三十六个章节,1463年科西莫·德·美第奇得到了一份包含着前十四章节的拜占庭手稿,美第奇通过该手稿复原了《赫尔墨斯文集》,同年,这些章节被弗洛伦萨人文主义者马尔西利奥·费奇诺翻译成拉丁语版本《秘文集(Corpus Hermeticum)》。1471年,在印刷术的帮助下,这部书正式印刷而成,剩余二十一章则在1641年被印刷。包含“人类的牧人”全章及赫耳墨斯向其门徒塔特,阿蒙阿斯克勒庇俄斯所述名言的《秘文录》,14世纪抄本据信是来源于阿摩尼阿斯·萨卡斯的新柏拉图主义学派,并经米迦勒·普塞留斯之手得以保存下来。而现存版本的最后三章则是根据与费奇诺同时代的路德维科·拉扎莱里(1447-1500)的另一份手抄本翻译而成,并于1507年印刷出版。
以下是由英国历史学家乔治·罗伯特·斯托·米德翻译的十八章节的名称:
 
1. 波艾曼德里斯,人之牧者 Pœmandres, the Shepherd of Men)
2. 总布道 The General Sermon)
3. 致阿斯克勒庇俄斯 To Asclepius)
4. 神圣布道 The Sacred Sermon)
5. 杯子或单子 The Cup or Monad)
6. 无形之神乃最显形之物 Though Unmanifest God is Most Manifest)
7. 唯有神善,外者无外 In God Alone is Good and Elsewhere Nowhere)
8. 世间大恶即渎神 The Greatest Ill Among Men is Ignorance of God)
9. 万物不灭,唯世人错将其变化视为毁灭及死亡

    That No One of Existing Things doth Perish, but Men in Error Speak of Their Changes as Destructions and as Deaths
10. 论思想与感知 On Thought and Sense)
11. 钥匙 The Key)
12. 灵归赫耳墨斯 Mind Unto Hermes)
13. 关于凡灵 About the Common Mind)
14. 山巅之秘密布道 The Secret Sermon on the Mountain)
15. 致阿斯克勒庇俄斯的信 A Letter to Asclepius)
16. 阿斯克勒庇俄斯向阿蒙王的解释 The Definitions of Asclepius unto King Ammon)
17. 从阿斯克勒庇俄斯到王 Of Asclepius to the King
18. 诸王颂 The Encomium of Kings

 
++++++++++++++++
 
玫瑰园图 Rosary of the Philosophers
一篇有关西方心灵炼金术的论文中的十幅配图。最早的手稿可追溯至1578年。它包含了捷克翻译的中世纪早期拉丁美洲炼金术纲要。它的作者是Jaroš Griemiller。值得注意的是,这不寻常的手稿具有高度艺术价值。
玫瑰园图现保存于捷克共和国布拉格的国家图书馆。
 
西卜林书(拉丁语:Libri Sibyllini)
古罗马神谕,以希腊语六音部格律写成,相传由罗马最后一任国王卢基乌斯·塔奎尼乌斯·苏培布斯从西卜林处购买,并时常在遇到危机时查阅。注意与西比拉神谕相区别。
 
西比拉神谕 Sibylline Oracles
由传说中的古希腊女预言师西比拉在陷入狂乱状态时作出的预言的集合,用希腊语写成。现存的有14本书和8本残卷作成时间估计公元2世纪至6世纪。在早期传说中西比拉都是在德尔斐和培希努——克托尼俄斯教的神的圣地上作预言。它是关于古典神话和第一个千年中的诺斯底主义希腊语犹太教徒和早期基督教的宝贵资料,一般被视为启示文学

《白色恶魔》The White Devil
原标题全称《白色恶魔,或称布拉希亚诺公爵、保罗·乔丹诺·乌尔西尼的悲剧》。英国剧作家约翰·韦伯斯特的一部悲剧,1612年初演,1630年再演。故事基于1585年12月22日在意大利帕多瓦发生的维托利亚·阿科兰博尼谋杀案。韦伯斯特借意大利的腐败,用来讽刺英国的政治和道德。维托利亚出身于一个高贵但贫穷的威尼斯家庭,她嫁给了红衣主教蒙塔尔托的侄子。1580年,她遇到了布拉奇亚诺公爵、保罗·乔达诺·奥尔西尼,公爵对维托利亚一见钟情,并暗杀了红衣主教的侄子。维托利亚因谋杀丈夫而受审,并被红衣主教监禁在妓女的忏悔修道院里。1585年,新教皇当选,在混乱的变革中,维托利亚和公爵离开了罗马,​在帕多瓦举行婚礼。八个月后,公爵去世,将全部的财产给了维托利亚。美第奇家族否认了这份遗嘱,并安排此刻安排将她杀害。

《地狱中的奥菲欧》Orpheus in the Underworld
《天堂与地狱》(Orphée aux enfers),一部由雅克·奥芬巴赫创作的谐歌剧,取材于俄耳甫斯的传说。乐曲的法语版本歌词是由朱利哈勒维所填,而后则是由赫克托 - 乔纳森所填。 这个作品首次于1858年演出,并声称是历史上首个以完整长度演出的古典滑稽歌剧。奥芬巴赫的早期滑稽歌剧作品全是规模细小的作品,因为当时法国的法律禁止一些音乐项目以完整长度演出。天国与地狱序曲不只比他以前期作品长,而且比前期作品更有音乐冒险成分。 这个作品也为奥芬巴赫开拓了新的作品风格,即使用希腊神话作为作品的背景。此滑稽歌剧是对格鲁克和其作品《奥菲欧与尤丽狄茜》不敬的模仿和尖刻的讽刺,而这样令部分观众非常震惊。奥芬巴赫也在后继作品中讽刺一些人和事,例如法兰西第二帝国。 第二场第二幕的地狱舞曲,则是一个著名的古典康康舞的背景音乐。

3.png

《圣奥尔本斯之书》The Book of Saint Albans

别名:《狩猎、打猎和武器之书》The Book of Hawking, Hunting, and Blasing of Arms 《绅士学术》The Gentleman's Academic

这是1486年出版地、英国圣阿尔本斯出版社的最后一本印刷书。该书翻译、汇编了"绅士的美德"。它包含三篇文章,即狩猎、打猎和纹章学,后来还增加了垂钓的文章。其中,狩猎篇章相传是圣阿尔本斯附近的索普韦尔修道院的女院长、朱莉安娜·伯纳斯夫人所写。本书是英国的初次彩色印刷,在16世纪大受欢迎,并多次重印。
该书中几乎没有原创,主要是翻译和汇编的。这篇论文的日期可能是1450年左右,并为1496年的书中的这一部分奠定了基础。据了解,第一版只有三份完整的副本存在。

3.png

《斩首之邀》Invitation to a Beheading

俄语:Приглашение на казнь
俄国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小说。1935年起连载在白俄流亡分子杂志《当代》上。1938年于巴黎全书出版,英语译本于1959年出版。小说讲述了公民辛纳图斯(Cinnatus C.)最后二十天的故事,他因"诺斯替堕落罪(gnostical turpitude)"被判处死刑。这种特殊性使他"不受他人光线的影响,在这个灵魂彼此透明的世上,如同一个孤独的黑暗障碍"而存在,无法融入社会。 但他不知道自己何时会被处决,只能在狱中写作来抒发郁闷,以逃避社会的荒谬和庸俗。他在写作中找到了真正的自我,创造了一个理想的世界。就要被处死前,他拒绝相信死亡或行刑者的存在。斧头落下时,他周围的虚假存在消失了,他与他的同伴们的精神一起进入了"现实"。

3.png

《西庇阿之梦》  Il sogno di Scipione

罗马演说家、西塞罗所著《论共和》第六卷残存的部分。以梦境题材阐述“功在国家而名垂青史的人得以享受极乐来生”这个观念。对于风行中世纪欧洲的梦境寓言影响深刻,《论共和》以柏拉图的哲学对话录《理想国》为范本,《理想国》压轴的一章论末世神话,引述厄尔还魂返阳,向世人描绘灵魂的百态,生前行为合乎正义的灵魂升天,接受赏报,不意的人入地狱受惩罚。西塞罗虽是仿作,却处处流露罗马性格,他不像柏拉图凭空想象理想的城邦,而是就地取材,篆述罗马共和国由诞生、茁壮而成熟的历史。总结其政治论述的《西庇阿之梦》也是充斥神话意味,却又流露罗马人实事求是的观点,而且显示罗马人以团体为念的襟怀,是罗马哲学家最高成就的标志。西塞罗假借西比阿之口说 : 切记,所有捍卫祖国,功在社稷的人在天国都占有一席之地,千秋万世幸福无疆。

3.png

《锡安长老会纪要》  The Protocols of the Elders of Zion

1903年初版的反犹太书籍,据说是彼得·伊万诺维奇·拉奇科夫斯基所作。也被称为《锡安长老议定书》、《犹太人贤士议定书》。书中内容据称来自19世纪末的犹太人团体,锡安长老会。他们试图通过各种阴谋手段统治全球。然而,其中许多内容却和欧洲流传的反犹谣言高度一致。譬如宣称犹太人会败坏其他民族的道德,利用银行、金融的影响力操纵世界经济、操纵传媒,最终消灭文明等等。十月革命后,大量俄国贵族阶层出逃,该书也随之流传到西方。十月革命也被解释为犹太人的阴谋。在20世纪上半叶的纳粹灭犹浪潮中,该书被希特勒要求进入德国课本并广为流传,至今仍是各种阴谋论来源。众多不同独立研究皆证明这是一本剽窃其他作者、以煽动和欺骗为目的虚构反犹文学作品。可能是俄罗斯帝国的秘密警察组织,奥克瑞那,在1890年代末或1900年代初虚构出来的。书中内容大量抄袭毛里斯·若利的小说《马基雅维利与孟德斯鸠在地狱的对话》,以及赫尔曼·古德切的小说《比亚里茨》。随着纳粹战败,将这本书用来做为反犹宣传工具的行为也跟着减少,但仍经常被反犹人士引用和再出版。

3.png

《马基雅维利与孟德斯鸠在地狱的对话》  

   Dialogue aux enfers entre Machiavel et Montesquieu

1864年,法国作家毛里斯·若利讽刺拿破仑三世的小说。

3.png

《比亚里茨》  Biarritz

1868年,德国反犹作家赫尔曼·古德切的小说。

3.png

《三个死国王》  De tribus regibus mortuis

a 15th-century Middle English poem. It is found in the manuscript MS. Douce 302 in the Bodleian Library in Oxford, and its authorship is sometimes attributed to a Shropshire priest, John Audelay. It is an extremely rare survival from a late genre of alliterative verse, also significant as the only English poetic retelling of a well-known memento mori current in mediaeval European church art.The theme of the "Three Living and the Three Dead" is a relatively common form of memento mori in mediaeval art. The earliest manuscript evidence for the story comes from late 13th-century France. A Dit des trois morts et des trois vifs by Baudoin de Condé has been traced back to 1280. In the poem, an unnamed narrator describes seeing a boar hunt, a typical opening of the genre of the chanson d'aventure. Three kings are following the hunt; they lose their way in mist and are separated from their retainers. Suddenly, "schokyn out of a schawe" (42) ('Starting out of a wood') three walking corpses appear, described in graphically hideous terms. The kings are terrified, but show a range of reactions to the three Dead, ranging from a desire to flee to a resolve to face them. The three corpses, in response, state that they are not demons, but the three kings' forefathers, and criticise their heirs for neglecting their memory and not saying masses for their souls: "Bot we haue made ȝoue mastyrs amys/ Þat now nyl not mynn us with a mas" (103-104). Once, the three Dead were materialistic and pleasure-loving: "Wyle I was mon apon mold merþis þai were myne" (121) ('While I was a man upon earth, pleasures were mine'), and they now suffer for it. Eventually, the Dead leave, the red daylight comes, and the kings ride home. The final message of the Dead is that the living should always be mindful of them - "Makis your merour be me" (120) - and of the transient nature of life. Afterwards the kings raise a church "with masse" (139) and have the story written on its walls. Apart from its complex structure, the poem is distinguished for its vividly descriptive and imaginative language.

Poetic form
Along with other poems in MS. Douce 302, The Three Dead Kings is written in a dialect of Middle English local to the area of Shropshire and west Staffordshire. The poem has an extremely unusual structure, combining a four-stress alliterative line, a tight rhyme scheme, and regular use of assonance. The structure of the rhymes, ABABABAB in the first eight lines of each stanza and CDCCD in the final five, combines with the alliteration, and the use of the same final consonant on the fourth stress throughout the entire stanza, to produce an additional pararhyme between pairs of lines:

Þen speke þe henmest kyng, in þe hillis he beholdis,
He lokis vnder his hondis and his hed heldis;
Bot soche a carful k[ny]l to his hert coldis,
So doþ þe knyf ore þe kye, þat þe knoc kelddus.
Hit bene warlaws þre þat walkyn on þis woldis.
Oure Lord wyss us þe rede-way þat al þe word weldus!
My hert fare[s] fore freȝt as flagge when hit foldus,
Vche fyngyr of my hond fore ferdchip hit feldus.
Fers am I ferd of oure fare;
Fle we ful fast þer-fore.
Can Y no cownsel bot care.
Þese dewyls wil do vs to dare,
Fore drede lest þai duttyn vche a dore.
(79-91)[3]

(Roughly translated: 'Then speaks the last king, he looks in the hills / He looks under his hands and holds his head; / But a dreadful blow goes cold to his heart / Like the knife or the key, that chills the knuckle. / "These are three demons that walk on these hills / May our Lord, who rules all the world, show us the quickest way out! / My heart bends with fright like a reed, / Each finger of my hand grows weak with fear. / I'm forcefully afraid of our fate; / Let us quickly flee, therefore. / I can give no counsel but worry. / These devils will make us cower / For dread lest they shut each escape."') A few other Middle English poems use a similar thirteen-line stanza, but The Three Dead Kings has the most elaborate structure: medievalist Thorlac Turville-Petre refers to it as "the most highly patterned and technically complex poem in the language".

Authorship
MS. Douce 302, now held at the Bodleian Library, is a manuscript of work by John Audelay, a chantry priest at Haughmond Abbey, Shropshire, who is known to have been alive in 1426, when the manuscript may have been compiled. By this point he stated that he was old, deaf, and blind, although this complicates the question of how he could have authored the poetry in the manuscript. Some scholars have argued that Audelay's other poetry lacks the great technical skill shown in The Three Dead Kings, and that he is therefore unlikely to have written it, especially as it shows signs of a more northerly dialect. Others, however, have defended his authorship, noting that he favours both alliteration and thirteen-line stanza forms elsewhere in the manuscript.

3.png

《夜颂》  Hymns to the Night

诺瓦利斯的诗集 。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