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与世界史
練香 ねりこう
即香丸,将蜜或阿拉伯胶熬炼至滴水不散后,与香粉调和,分割成条、揉捏成丸、表面挂衣,最终形成具有一定湿度的固体香丸。在日本,这种香丸通常使用梅肉代替蜂蜜,被称为薰物。有些配方还会加入石蜜、蔗糖、葵叶和花瓣。香丸不直接焚烧,而是放在加热过的香炭和热灰上间接加热,这种方法称为"空熏"。在中国南北朝时期,合香家陶弘景就已开始贩卖练香。颜博文在《香史》中记载:"香不用罗量,其精粗捣之,使匀。太细则烟不永,太粗则气不和;如水麝、婆律须别器研之。"练香的生产也促进了唐朝甘蔗和砂糖的产量。
这种香丸的香味较为淡薄,需要再次进行窖藏加工。沈立在《香谱》中提到:"新和香必须窨,贵其燥湿得宜。每约香多少,贮于不津瓷器中,用蜡纸封好,放于静室中,掘地窗深三、五寸,月余逐旋取出,其尤琦馜也。"与此相似的香物在古埃及文献中最早就已出现。罗马帝国的医生佩达努斯·迪奥斯科里德斯在其著作《药物论》中提到了一种名为Kyph的香料,同时代的普鲁塔克也记载了古埃及神官使用16种材料制作Kyphi。练香在奈良时代传入日本,其中最顶级的被称为“六种薰物”。在供暖尚不完善的时代,薰物通常在初秋或初夏使用;而在茶席上,香丸则常在炉之季(即11月至4月)使用,通常将香丸搓成四角锥的形状焚烧。茶道御三家各自拥有独特的香道流派,例如表千家的紫野,里千家的坐云、若松、松重和宿之梅,武者小路千家的此之花。
印香 いんこう
将粉末状的香料用模具压制晒干的板状香物。焚香时使用银叶,放在热灰上熏。近年来也有直接点燃的印香。香味浅而轻,因此需要注意火候。使用香炉或火盆时需在离热源稍远的位置放一两粒即可。茶席上通常在风炉季(5-10月)使用。
千種
玉椿
梅花
菊花
落叶
荷叶
江户时代的调和用具
江户时代的印香用具
沉香 じんこう
瑞香科植物的油脂。密度大到能沉入水下,故称"沉水香"。沉香木通常要数十年树龄才会形成较发达的树脂腺,形成香结后,还需经过漫长岁月才有可能成为沉香。多数沉香在常态下香味略淡,熏烧时则香气浓郁、留香时间长。沉香也会因树种·产地·气候·水质·土壤等不同因素会产生不同香味。其中最极品的被称为奇楠(伽羅),据说有与一般沉香不同、幽玄而奇妙的香味。
乃是香树被蚂蚁或野蜂筑巢后,蚁酸·甘露或石蜜·蜂浆等昆虫分泌物遗渍在油脂中,被香树香腺吸收,在真菌作用下醇化,由沉香升华质变而成。因极其珍贵,常作为寺庙的尊贵供物。"奇楠"、梵文寺庙之意,与"伽蓝"同义。沉香木生长于高温潮湿的环境、如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直接利用南方特有的芳香树脂或树木,并将其用于香道。根据其香气的品位,这些香材被命名为伽罗、罗国、真那蛮、真那伽、佐曾罗、寸闻多罗等。伽罗被认为是最高等级,古时作为沉香的最高位是到真那伽,但在德川时代新增了另外两个香材。在茶席上,香的使用方法与使用炼香类似,主要在风炉时节使用。在家庭中,使用闻香炉或置香炉,加入经过充分干燥的灰到八到九分满,将燃烧好的香炭埋入其中,放置银叶(即银盘香敷),散发香气。”
白檀 ビャクダン
檀香属树种的油脂,产于印度、印尼、马来等地,以印度迈索尔所产最为上乘。檀木气味浓烈且有刺激性,常常需要陈放多年、除去野气再制粉取用,这种香木叫做"老山"。新伐檀木制成的则叫做"新山"。檀香宁静、圣洁内敛,被佛教所推崇,不但被用来制作熏香,还用于雕刻佛像、念珠等。据说,大德能从劳宫等窍穴中发出檀香气。檀香性温,有香气,味微苦。除了做香料外,也可入药,其精油可润肤、祛暑、治疗皮肤疾患,在一些抗生素发明之前,是对抗皮肤恶症的最好药物。
割
香木的树干·树枝·根等粗硬部分用斧子切成方片。多用于仪式·催事·茶会等非日常场合。
刻
香木的树枝·根·表皮等细小柔软的部分被切碎。多用烧香法和空薰法。
木
香木的枝条·根·表皮,用小刀切削成合适大小后使用。多用于日常场合。
◈无需加热
塗香 ずこう
涂香是献给佛的六种供品之一、是用几种香木混合成的干燥淡茶色粉末,使用时与净水混合成香涂抹在身体上。据说起源于印度,有些佛像和修行者会在身上涂香,用于解暑清凉、消除体臭。用香物清净的性德、除去烦恼的热苦和邪气、被用于佛教的持戒,多数在进入修行前或执行法事前进行,根据宗派不同,形式也有所不同。一般会先用左手承接一小撮手指的少量涂香、在右手的食指和中指上沾一点、放入口中。最后用双手反复擦香,再用双手贴在胸前。意为净身·口·意三业。多用于密教,通常在抄经前使用。
匂香・掛香 においが·かけこう
也叫做匂袋、誰袖。将龙脑、檀香、丁香等香料调和后放入袋中制成的香囊,可以挂在柱子上防虫防臭,被相信有着驱邪功效。从8世纪起作为贵族的腰饰使用,也被用于衣物移香。传统上会使用白檀、丁子、桂皮、龙脑、大茴香等自带香味的粉末。沉香在常温下香味很淡、故而不常使用。
訶梨勒 かりろく
诃梨勒是东南亚原产的落叶树、产于中国、印度支那半岛、马来半岛,八世纪左右随鉴真传入日本。花是白色的。果实为褐色的卵圆形,具有有清热解毒的药效。平安、室町时代的人们为了避免疫病,会在室内悬挂诃梨勒枝。后来,这种习俗演变为用象牙、矿石等珍贵物品做成诃梨勒果实的形状,放进香囊里面、挂在柱子上驱除邪气的装饰。
薫籠·五月玉·薬玉·髭籠
汉名"长命缕"、"续命缕"。端午节吉祥物兼饰物,源于中国古代的五行观念,由文身之俗演变而来。将沉香、丁子等香料放入锦缎袋中,装饰以菖蒲、菖蒲等植物,以及象征吉祥的五色丝线(红黄蓝白黑)。又或者用蓬蓬、菖蒲等植物编成笼子,放上调好的香料。挂在柱子上,作为驱邪的装饰。如《东京梦华录》记,北宋开封的端午会将"百索、艾花、银样鼓儿花"做成香囊,系上五色丝使用。
香枕 こうまくら
将香炉放入其中,给头发熏染上香气的道具,常见于江户时代。将沉香、檀香、甘松香、安息香、麝香、桂花、丁子、桂皮、乳香、玫瑰等香料单独或调合使用。有时也会加入杏这种据说有媚药效果的材料。
防虫香 ぼうちゅうこう
伏籠・火取母 ふせご·ひとりも
为了防止香接触到古书·挂轴·人偶等物品,会用纸包好放在衣柜或箱子角落。檀香木有防虫效果,可切成薄片使用。
所谓伏笼,是在香炉中点燃熏物、将和服盖上去增香的道具。火取母,是收纳金属熏炉的木制容器。因形状类似阿古陀瓜,也被称为阿古陀香炉。也有装饰了獅子或大象的多角香炉。
◈需点燃的熏香
線香 せんこう
原写作"纤香",即纤维香。制作时使用楠木粉末粘合,气味刺鼻,不被用于香薰。线香历史悠久,最早起源于竹芯香,在印度作为测量时间的工具使用。释尊入寂后,灵前用了线香,自此在佛教世界中普及。天正年间,线香传入日本,一说是朝鲜移民在长崎制造的,另一说是从福建移民在京都传授的。如今,线香是由各种香料和扁柏皮混合制成,可分为室内线香·佛事线香·香水线香等不同种类。家用的供佛线香长度约为10cm-30cm,各宗派的焚烧方法不同,通常按照"佛·法·僧"、在香炉的三个方向立三柱香。家庭用高级线香除了供在佛坛之外,也会放在座敷·应接室·书斋内。使用沉檀、龙麝制造的香,价格可高达数十万日元。越好的线香,点火前的味道越不明显。将点燃的线香在鼻子前20-30厘米左右晃动才能分出差异。线香并非是在点燃处散发芳香,而是从加热点2-3毫米下散发香气,离得太近会因为烟味而无法品鉴出香味。
蚊遣火/蚊取線香
为了驱赶蚊子和牛虻,古人会燃烧松树、杉树、榧树的叶子或艾草;现在则使用以除虫菊为原料,压制成螺旋状的蚊香,或者经过科学处理的液体状驱虫剂等。”
杉线香
将杉树的枯叶和果实做成粉末状,使用中国·越南产的一种叫做支那粉的粘结剂制成的线香,特点是烟比较多,也是最便宜的香。常被用于墓地供养。
香水线香
以楠木树皮为基础,加入玫瑰·百合·梅花等花香、柠檬等柑橘类香料配制而成,有的甚至不足10厘米。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放在香立或香盘上使用。
长尺线香
也称坐禅香。念经、坐禅的时间规定为一炷香之内,为了使仪式期间香味不停,按照使用时间长短制作而成。最长可达73厘米、能燃烧8个小时,在大型的香炉中使用。
螺旋型线香
适合在宽敞空间和空气流通处使用。关西地区还有悬挂成吊钟状、佛前用的巻線香(白亳香)。一些需要49天不灭火的佛教仪式,会使用长达2米以上的大型线香,据说能焚烧数日。
圆锥形香
最早来自明治三十年左右向欧美出口的玉米型香,为了避免撒灰而设计成立圆锥形状。前端点火放在香盘上使用,能在短时间发出强烈的香味。
焼香 しょうこう
抹香 まっこう
告别式和法事上,直接把香木切碎放在炭火上烧香,之后合掌礼拜,祭奠逝者。通常使用沉香·檀香·丁子·郁金·龙脑五种香,也有三种香·七种香·九种香的不同种类。
由沉香·檀香等材料制成的粉末香,常用于葬礼和法事、一级时香盘。献香时,用大拇指、食指、中指轻轻捏住抹香,轻轻地落到香炉里。在室外烧香时,为了避免风把抹香吹散,需要在合适的高度洒香。
競馬香 けいばこう
模仿贺茂神社赛马仪式的玩法,比试者分为红黑方。首先试闻被分为一·二·三编号的三种香,实际比试时把每种香薰两次、合计薰六次香炉,每次循环都打乱顺序。在膝前折好的袱紗里各放有两张香札,香牌和茶道的花月札一样,正面是植物的图案,背面分别是汉字"一/二/三"和一个"客"字。每闻一次就把香牌翻过来放进箱子里,交给执笔人,这个环节叫做"一炷开"。闻对香的一方让骑马的人偶一格一格地向前走,先进入决胜点的一方获胜。
七夕香 なゆか
也称为星合香、白雨香,是一种品香游戏。在香席上,香元会向客人呈上和纸、来客则在纸上记下自己品出的香的种类。香有七种,首先试闻被称为"云·月·扇·丝·竹"的五钟香,另外两种不能试闻的则被称为"牵牛·织女",再把七包香打乱、分别焚烧。每闻一炷香,就在短册中找到对应的和歌、系在笹竹上。第一次遇到没有闻过的香就在纸上写下牵牛,第二次写下织女。集齐牵牛织女之后,香席才算结束。另一种玩法和源氏香相似,「彦星」(伽羅)与「織姫」(真那賀)为有试香。分别焚烧一次彦星、織姫、以及「櫂の雫」(寸聞多羅),两次「仇星」(佐曾羅)。把这五次的顺序写在纸上。全对的人被称为「逢夜」、其他则称为「雨夜」。
七夕香 なゆか
游戏方法:5种香木中各取5粒用小纸包住,从共计25个香包中随机选出五种,分别点燃后品香、判定五种香味的异同,回答正确多的人获胜。回答有52种,从源氏物语全54卷中,除卷头《桐壶》和卷尾《梦浮桥》之外,52卷有各自的图案。回答示例如下:第一包和第三包、第二包和第四包相同为花散里,第三包和第四包相同为明石;第一包和第五包、第二包和第四包相同为真木柱。
花散里
明石
真木柱
桂皮 けいひ
樟科植物(天竺桂·阴香·细叶香桂·锡兰肉桂等)的树皮,又称肉桂·月桂·官桂·香桂等。8世纪前半叶作为药材传入日本。江户享保年间,树种也被引入日本。
丁子 ちょうじ
桃金娘科蒲桃属植物的干燥花苞,又名鸡舌香。原产于印度尼西亚、摩尔卡群岛和桑治巴尔等地。5~6世纪传入日本,别名百里香。因具有防腐、杀菌、
调味等特性,是贵重的进口商品,也被列为七宝,三条西家和押小路家便以此作为家纹。
零陵香 れいりょうこう
报春花科珍珠菜属植物,又名灵香草、排草。产于中国,茎方气如蘼芜,七月中旬开花。全草入药可治头痛、胃痛、跌打损伤,种子可用于避孕。
竜脳 りゅうのう
龙脑香的树脂和挥发油提取的结晶,又名瑞脑、冰片。产于苏门答腊婆罗州,用于制造香料和防虫剂。《医林纂要》
中记载龙脑主散郁火,透骨除热,可清除残留暑气。
椨 たぶ
樟科润楠屬的常綠喬木,嫩葉和花苞呈現红色,别称红楠。全株具浓郁香气,树皮富含黏液,可作成线香的黏合剂。具有温中,舒筋活络,消肿镇痛功效。
甘松香 かんしょうこう
败酱科草本植物。原产于喜马拉雅地区。茎高4-8cm,叶呈椭圆形。根茎干燥后有芳香,也可药用。秋七草之一。
川芎 せんきゅう
伞形科藁本属植物,原产于中国。根茎切面为淡黄色或黄褐色、含有挥发性油和针叶内酯,具有镇静的效用。
木香 モッコウ
菊科药用植物,又名广木香、云木香、青木香、马铃草。产于印度北部和开士米地区。 具有健胃消胀、调气解郁、止痛安胎的功效。
麝香 たぶ
雄性麝香鹿的分泌物,有沉重而强烈的刺鼻气味,是优质的定香剂和陈化剂。自从汉代合香香方出现后就广为使用,一般不单独焚烧。天然麝香有脂粉味,
含有可被人类嗅觉捕捉的"费洛蒙"。17世纪后才被用于香水。产自中国西南山区,西藏麝香尤其珍贵。
芸香 ウンコウ
原产于地中海沿岸地区,晒干后会散发牛奶香味,古时用于驱魔辟邪,叶片经晒干后是强力的杀虫剂。在饮食中加入少量,可以增加麝香的气味。
菖蒲根 たぶ
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的根茎,石菖蒲的挥发油具有镇静作用,芳香利窍,疏散开达,所以认为它对老年痴呆、头晕目眩等会有一定的效果。
琥珀 こはく
太古时期植物的树脂,埋藏于地下形成。产于中国和日本的奥羽地区。主要含有琥珀酸和挥发油,古时候曾作为原料使用。
大茴香 だいういきょう
木兰藤目八角属植物,即八角茴香、大料。其干燥果实在亚洲是一种常见调味料。香味是具有清凉感的清爽香味,经常作为香袋的原材料使用。
安息香 あんそくこう
安息香树和越南安息香树的树脂。银与安息帝国(帕提亚帝国)出产的香料的味道相似,故而得名。也有说法认为其名来自化痰止咳、安抚诸邪的
功效。产地以苏门答腊、泰国两地为主,10世纪以前中国人的安息香是印度的芳香树脂。
山柰 さんな
姜科山柰属植物,原产印度、拂林国,即今日南洋一帶。亦称三藾、沙薑、番郁金、土麝香。根茎提取的芳香油可用作调香原料,定香力强。
没薬 もつやく
没药树的树脂干燥后的红色结晶,产于阿拉伯及东非一带。希伯来人用来制作芳香剂、防腐剂和止痛剂。做成
的油膏涂抹在伤口,可以促进伤口愈合。
貝香 かいこう
蝾螺、掩厣等卷贝在燃烧时,贝壳上的微量蛋白质会产生微妙气味,因具有保香效果,被广泛用于香料。镰仓时期的《徒然草》中,将其记载为
"甲香"。原产于中国南海,如今主要产于南非。适量添加到香料中,可以让混合香产生的新的味道。
藿香 かっこう
唇形科藿香属植物,产于中国南海。全草含揮發油,是香水的常見成分。具有特殊的一種土味的香氣。与其他
香料混合时,会发出脂粉味,通常作为增味剂来使用。能夠幫助乾燥的皮膚,有抗憂鬱、抗發炎、殺菌、催情、抗黴的效果。生药名在日本叫做排香草。
纈草根 カノコソウ
多年生耐寒開花植物,會開出芬芳的白色或粉紅花朵。经浸软、研磨、脱水后制成的药物具有镇静和抗焦虑等作用。可改善睡眠、放松精神。
鬱金 ウコン
生姜科多年草本植物,产于印度·中国。挥发油富含铁素与姜黄素,常作为香料·色素使用。别名为姜黄。
香根鸢尾 Iris florentina
鸢尾科植物的根茎,别名土知母、乌园。产于印度北部和欧洲地中海地区,作为一种调味剂使用。
良姜 リョウキョウ
即高良姜、佛手根。分布于东亚。乾燥根莖可入藥,於夏末秋初採收,本品呈圓柱形,紅棕至暗紅色。气香、味辣。含有桉叶油醇。
龍涎香 りゅうぜんこう
抹香鲸吞食墨鱼后,胃肠道的分泌物。色黑褐如琥珀,有时有五彩斑纹,呈不透明的固态腊状胶块。在海水作用下会变灰、最后变白。焚之有
持久香气,有独特的甘甜土质香味。用于配制香水,或作为定香剂使用,在西方又被称为"灰琥珀"。
枸杞子 クコシ
枸杞含有甜菜碱,产于中国和日本。在某些药膳或特殊烹调中,可能会作为辅料添加,提供淡淡的甜香味。在中药熏香或某些香道使用中,因其气味较为淡雅且不易挥发,并不常见。
乳香 にゅうこう
乳香属植物的半透明树脂,产自阿拉伯半岛南部的佐法尔、东非索马里。其中,以也门地区的示巴王国最为有名,远销西亚和远东,留下了无数传说。乳香是东方三博士朝拜耶稣时带来的礼物。使得古埃及女皇哈特谢普苏特亲自率领商团与庞特女皇、阿提女皇进行贸易。罗马皇帝尼禄也曾在皇后博佩雅的丧礼上,烧掉足够供应罗马城一年份的乳香。早在唐朝之前的四、五世纪,中国人就用"薰陆"来称呼南阿拉伯和东非产的乳香与没药、以及印度产的假乳香与假没药。 唐朝的陈藏器将其描述为高丽香的一种。直到8世纪的唐朝开始,真正的阿拉伯乳香从南洋进口到中国,始称"乳香"。10世纪时,乳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日本,出现在香方之中。
楓子香 ふうしこう
䭱齐(波斯语: بیرزی, bīrzay),亦作𥣉齐;《回回药方》译作别儿咱的(波斯语: بیرزد, bīrzad);圣经译作喜利比拿(希伯来语: חלבנה, ḥelbenah),也叫格蓬脂(拉丁语: galbanum)、格蓬香胶、古蓬香胶、白松香、顸勃梨咃(古叙利亚语: ܚܠܒܢܝܬܐ, 罗马化: ḥalbānīṯā),是阿魏属植物分泌的油胶树脂。《酉阳杂俎》:䭱齐,出波斯国。拂林呼为顸勃梨咃。长一丈余,围一尺许。皮色青薄而极光净,叶似阿魏,每三叶生于条端,无花实。西域人常八月伐之,至腊月更抽新条,极滋茂。若不剪除,反枯死。七月断其枝,有黄汁,其状如蜜,微有香气,入药疗病。
蘇合香 そごうこう
一种从特定植物中获取的树脂。其来源在历史上发生过变迁,并非单一植物。它也被称为Styrax或Storax,但这些名称有时也指分泌苏合香的植物本身。日本雅乐中有一首名为《苏合香》的曲子。传说中,印度的阿育王曾因病倒下,但被苏合草所治愈,国王为了纪念而创作了这首曲子。舞者头戴类似菖蒲的冠饰,模仿苏合草。然而,现今已知的产苏合香的植物与菖蒲并非近缘植物,因此关于苏合草的真实身份仍不清楚。直到16世纪,苏合香都指从土耳其附近生长的安息香科植物西洋安息香(Styrax officinalis)中获得的树脂。这种植物与安息香是近亲。然而,后来同样在土耳其附近生长、质量类似且价格较低的枫香树科(旧称金缕梅科)的黎凡特苏合香树(Liquidambar orientalis)所分泌的树脂出现后,西洋安息香逐渐被其替代,并从市场上消失。如今,与这种植物近缘的美国南部至中美洲产的植物,红叶枫香树(Liquidamber styraciflua,称为美国枫香树或美国苏合香树、美国Storax)分泌的树脂也在市场上销售。
◈香史
飞鸟奈良时代
◈ 538年
佛教传入前,日本使用杉木·桧木·杨桐等自然木材作为香薰。烧香随着佛教传入日本,开始用于各种礼仪场合。
◈ 595年
《日本書紀》记载,推古天皇3年4月淡路岛有香木漂来,岛民惊异于其香气,向朝廷进献,圣德太子将其鉴定为沈香。此时,与香有关的知识为上层阶级独有,未在庶民间普及。
◈ 754年
《唐大和尚东征传》记载,天平胜宝6年、鉴真东渡带来了32种香材和炼香法。麝香廿剤·沈香·甲香·甘松香·龙脑香·胆唐香·安息香·檀香·零陵香·青木香·薰陆香都有六百余斤,又有毕钵·诃梨勒·胡椒·阿魏·石蜜·蔗糖等五百余斤,蜂蜜十斛,甘蔗八十束”。
平安时代
随着炼香传入,空熏法开始在上层阶级流行。平安时代的贵族们不便见人、便在服装上熏香,隔着屏风闻香识人。这种社交发展成了"薫物合"。调香法更是各家秘传,用香比例遵循一定规则、却会因调香者而各有不同,主题恒定、唯有香韵改变。世称"六种薰物"。一条兼良的《尺素往来》中记录了其配方:"沉香·丁子·贝香·薰陆·白檀·麝香等六种,每方捣移而和之。加詹唐,命名梅花;加郁金,命名落叶;加甘松,命名荷叶;加藿香,命名菊花;加零陵,命名侍从;加乳香,命名黑方"。《薰集类抄》记载的菊花为"沉四两·丁子二两·甲香一两二分·熏陆一分·麝香二分·甘松一分"。《闲院左大臣调香方》则记载为,"沉香四两·丁香二两·甲香一两二分·甘松一两·熟郁金一两"。六种薰物中,"侍从"为乙侍从所制,别名"拾遗补阙",也被称为"拾遗"。"香"作为平安贵族创造的个人爱好,逐渐确立为一种交流手段,后来发展为比拼香味优劣的"香合"。除了香合之外,还有许多类似的娱乐方式,如贝合、菊合、女郎花合、歌合、扇合、绘合、茶合等。
从镰仓时代中期开始,由于与中国和南方诸国的贸易逐渐繁荣,香木引起了广泛关注。练香的主要材料是沉香木和麝香,而其中的沉香因其幽深微妙的香气,与当时逐渐崛起的武士阶层的喜好相契合。许多拥有势力和财富的地方大名竞相购买和收集香木,并通过比拼香木的优劣来取乐。这种现象反映了与平安王朝的美学和价值观直接对立的自我主张,这类武士被称为"婆裟羅者(バサラ)",其中佐佐木道誉(1306-1373)是一个典型代表。
此后,这一风潮延续到"歌舞伎",并传给了织田信长和伊达政宗。茶道、花道、香道等变成了奢华的娱乐活动,人们通过比拼它们的品质,或将其作为赌博的对象,胜者可以获得香木、工艺品、绘画、反物等作为奖品,进而诞生了"斗香"和"斗茶"。根据《五月雨日记》的记载,1478年秋季举行了"六种薫物合",次年1479年春季又举行了"六番香合"。因此,这一时期的香道活动从使用薫物作为材料的“薫物合”演变为使用名贵香木的"名香合",并进一步发展为通过炷香木来比拼优劣的“香合”,不再进行复杂的调香,单纯以香木的品质进行竞赛。
最初,"香合"被认为是"薫物合"的延续,但后来人们开始享受像"炷継香"那样的连歌式的香銘变化。其一例是,将参赛者分为左右各三人,每人依次炷两种香,展示香銘,并欣赏香銘的品质和香气,包括“炷きはじめ(初始)”、“すがり(中间)”和“火末(结束)”的香气变化,同时还评判香气优美的重复次数(称为“返し”)。此外,还会评判附上的和歌的质量。因此,香道不仅仅是比拼香气的优劣,香銘的命名及其关联的和歌等文学修养也是评判的要素。在香气等优劣比拼的「香合せ」中,由于每一个主题需要花费较多时间,逐渐演变为「組香」,一种能够在更短时间内享受多种乐趣的游戏方式。例如,「源氏香」使用五种香,通过图案表现《源氏物语》的情节;「競馬香」则用四种香来模拟加茂的赛马场景,享受香气的同时体验赛马的氛围。这种游戏方式中也包含了类似于欣赏香铭连歌变化的「炷継香(タキツギコウ)」的元素,但更加复杂。
此外,为了解释游戏结构,参与者准备了基本的和歌等「証歌」作为依据,使用了如「一・二・三・ウ」或「春・野・雪」等词语来构成游戏的要素。在14世纪,诞生了「十炷香」,而到15世纪,相较于「香合」,人们更加享受「組香」的乐趣。
香道流派的确立
在室町幕府时期,八代将军足利义政(1436~1490)的命令下,兵法指南役志野宗信(1445~1523)拜三条西实隆(1455~1637)为师,学习了古代的各种香道仪式。志野宗信以往是根据个人的方式来享受香道,但他将三代将军足利义满(1358~1408)传授给武士家礼法的小笠原流礼法融入其中,形成了一种符合当时风尚的新香道样式——“志野流”。这为香道的系统化奠定了基础。
于是,三条西实隆传承并总结了宫中的传统香道,形成了“御家流”,而志野宗信则确立了“志野流”。这两大流派流传至今,分别由第23代三条西堯水师继承御家流,第20代蜂谷宗玄师继承志野流。
东山文化
当时的风雅之士,如村田珠光(1423~1502),也在茶道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拜一休禅师为师,确立了今天“茶道”的基础,从而诞生了以东山文化为代表的艺术风潮。
“道”的意义
道源于中国的"艺"或"术",在日本人独特的感性中得到了发展与成熟,追求的是人生的终极理想——"真善美"或"人生的觉悟"。其中,香道、花道、茶道被视为日本人特有的"物哀之美"的艺术形式,也可以说是求道的手法之一。
根据《古事记》,日本古代就有关于具有香气的树木的记载,如湯津楓(桂树)和香壽之樹(楠木)。在中国的历史书籍中也提到,公元前6世纪左右,这些“香气四溢的木材”从日本进口。此外,还有芳樟(ホウショウ)、翌檜(アスナロ)、欅(ケヤキ)、樅(モミ)、樵(ブナ)等树木,但这里所讨论的“香木”是指用于香道的木材。正如前述,根据8世纪编纂的《日本书纪》,553年,在现今大阪的泉州,有一块强烈香气的木材漂流到岸上,欽明天皇命人用此木材雕刻了两尊佛像,并将其供奉在吉野的寺庙里。此外,推古天皇时期的595年,淡路岛也有香木漂流到岸边的记录,这与10世纪编撰的《圣德太子传略》的记述相吻合,圣德太子断定此木为栴檀木,并奉皇命雕刻观音像,供奉于吉野的比蘇寺。关于在佛前焚香的最早记录,出现在皇极天皇的642年,当时在雨乞仪式上使用了香。这种香的正确信息是由鉴真和尚在753年渡日时传入日本的。在此之前,香的主要用途是用于宗教仪式中的佛像雕刻和供奉的“供香”。随后,香开始用于仪式中的“空香”,到平安时代,人们逐渐开始享受香气的乐趣,转变为“玩香”。
香木的种类中,有几种著名的香木受到重视。其中,佐佐木道誉所藏的“180种名香”被记录为古老的香木,而三条西实隆所编撰的"61种名香"至今仍被尊重与鉴赏。这61种名香是从全国各地收集的名香,包括:41种伽罗、6种罗国、9种真那蛮、5种真那伽。基于此,在16世纪初将香的种类定为四种。随着越来越多人开始嗜好香木,进口香木的数量明显不足,且因玩法的多样化,到了17世纪末,新增了“佐曾罗(サソラ)”和“寸闻多罗(スモタラ)”两种香木。进一步地,伽罗被分为“古伽罗”和“新伽罗”,现在香木的种类总共被定为七种,大家可以享受各自的节奏与和谐。
「木所」指的是香木的种类,而「记号」则以一种易于理解和使用的方式来表示这些种类。其中的「ウ」代表的是在香道中持有名香的"贵客"。在香道及其相关领域中,表达香气氛围的词汇非常有限,具体的记忆方式也不多。因此,古今皆采用其他感官的词汇来描述香气,或者将其与情景和诗歌等结合。比如,在《源氏物语》的香气相关部分中,有将香气与颜色结合,并通过「阴阳思想」和「五行思想」来表述的例子。在香木的情况下,上表中的「五味」即是一个说明。香木的香气给人的印象因人而异,味觉的术语比较直观。香气与味道的关联在室町时代的香道指南书中有明确的总结。举例来说,伽罗的香气被描述为辛辣,而罗国则被描述为甜美。
根据近卫家煕(1666~1736)的日记《槐记》,早期的组合香主要是由「伽罗」构成。这种方式虽然在当时的宫廷环境中能够展现出香气所带来的优雅乐趣,但实际上,香气之间的差异较小,只有那些极具技艺的人才能够掌握其中的奥义。「六国」的概念是通过香木的产地或出货地的名称,将香木分为六种香感,并与对应的味道「五味」相联系。具体而言,这种分类方式有助于理解和享受香道的深度与复杂性,同时也为香道的学习提供了基础。
以“十炷香”为中心的“组香”
在对“香合せ”和“炷継香”的兴趣减弱后,组香的形式逐渐兴盛起来。在香合せ中,主要是竞争两种香的优劣,附带着名字和和歌等文学元素,而组香则是在和歌和诗歌等特定文学主题的基础上,考虑其构成要素,选择两种以上合适的香,在香的世界中进行表现和解读,享受香气中所蕴含的内心情感。
组香的兴起
镰仓时代末期(14世纪)起,以“十炷香”为中心的“组香”开始与香合せ一起成为香道的主流。在室町时代(15世纪),组香的流行程度超过了香合せ,其中“十炷香”确立了其代表地位。从安土桃山时代到江户时代初期(16世纪),又创作出了更多的组香,甚至出现了即兴的作品。因此,这些作品被整理并选出了十种代表性的组香,被称为“十种的组香(十组香=トクミコウ)”。用于装这些香道具的箱子被称为“十种香箱(ジュッシュコウバコ)”,至今仍作为精美的工艺品保存下来。
十种香箱
https://www.kigusuri.com/kampo/asano/img/illust_22-1.jpg
之后,许多新的组香形式相继诞生。最早整理出的十种组香被称为“古十种”,17世纪左右整理出的被称为“中十组”,而19世纪的则被称为“新十组”。这三类组香被统称为“三十组香”,是所有香道修习者必须掌握的基础。然而,“中十组”中包含了所谓的“盘物”,如今在某些场合中会略去这些内容。最为基础的“古十组”包括:十炷香、花月香、宇治山香、小鸟香、郭公香、小草香、系图香、源平香、乌合香和焚合十炷香。与这些组香相对应的“总包”(即组香主题相关的绘图)存放在“十种香箱”中。
【注1】
香合せ:属于“合せ物”的一种。分为两组,互相提供香木,通过闻香来评判优劣并决出胜负。使用练香的则称为薰物合せ。
【注2】
炷継香:一种模仿“连歌”的香道游戏,参加香席的人按顺序焚香,焚烧符合季节或场合的香木,并将香名写入和歌中。此为御家流的术语,在志野流中称为炷合せ。
【注3】
盘物:1620年,德川秀忠的五女和子作为后水尾天皇的中宫入内,天皇去世后,她推广香道,使原本偏重男性礼仪的香道成为女性的一种嗜好。她创制了符合女性审美的香道形式,并制作了以漆绘为主的华丽香道具,推动了江户时代中期文化的繁荣。然而,这也使得香道的艺术性和文化内涵被削弱,香道逐渐偏向以胜负为主的游戏性表现。这类形式被称为“盘物”,其中包括“四种盘”(赛马香、矢数番、源平香、名所番)和“十组盘”(六义香、吉野香、龙田香、角力香、鹰猎香、斗鸡香、舞乐香、花军香、蹴鞠番、吴越香)。虽然其创意和道具工艺至今仍令人赞叹,但由于过度华丽而偏离了香道的本质,如今这类形式已不多见。
“十炷香”可以说是香道的起源。由“闻一炷香”的形式演变为鉴赏四种不同香木的香气并同时分辨它们的变化。“十炷香”使用四种香木,其中三种各准备三包,一种准备一包,总共十包,混合后依次焚香,依闻香顺序判断正误(在香道中,闻香称为“听香”,而非“嗅”)。
香包:
将「一の香」3包、「二の香」3包、「三の香」3包,以及「ウの香」1包分别装入「香包(こうづつみ)」中。混合均匀后依次进行闻香。第一炷的香称为「一」,若第二炷闻到与第一炷相同的香气,则记为「一」,若不同则记为「二」。第三炷若与第一炷相同则记为「一」,与第二炷相同则记为「二」,若都不同则记为「三」。依此类推,直到第十炷结束后,再根据出香顺序对答案进行核对。
试香:
首先,每人分别闻香一次,依次体验「一の香」到「ウの香」的4种香,称为「试香(こころみこう)」。之后再进行正式的「本香」。有试香的场合,在御家流中称为「蓬莱十炷香」,志野流则称为「十种香」;无试香时,称为「十炷香」。如今通常使用「手记录纸」(或「名乘纸」)来记录香的出序,古时则是用「香札」并放入「折据」或「札筒」中。为方便理解,通常会使用图表说明,以下是「蓬莱十炷香」的一个示例:
组香试香本香炷数木所香名
一13
二13
三13
ウ01
计31010
斗香:
在某些场合,「十」可以写作「斗」,因此「十炷香」也被称为「斗香」。与「斗香」类似的是「斗茶」,这类游戏曾吸引了公家、武士以及文化人参与。「斗茶」最终发展为现代茶道七事式中的「茶歌舞伎」。
十种香箱:
用于盛放十种组香香道具的箱子被称为「十种香箱」,现已成为一般盛放香道具的专用箱子。起初是接近白木的实用性器具,后来逐渐饰以漆器,最终发展到带有雅致装饰的蒔绘风格。著名的例子是1639年,三代将军德川家光的长女千代姬在嫁入尾张德川家时带来的「初音调度」。这套香具的设计灵感来自《源氏物语》“初音”帖中的和歌“年月を松にひかれてふる人に今日鶯の初音聞かせよ”,并于平成8年被指定为国宝。
初音调度:
十种香箱通常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存放香札、香盘、火道具等物品,下层则存放香筋立、重香合、札筒、折据、总包、银叶、香盆等。而闻香炉、香木、地敷、打敷、香包和砚等道具则单独包裹保存。
香道作为女性的嗜好:
1620年,后水尾天皇的中宫德川秀忠的五女和子将偏重男性礼仪的香道推广为女性的雅趣。同时,她设计了迎合女性审美的香道技法,制作出华丽的香道具,特别是以蒔绘为主的美术品。这种趋势推动了江户时代中期的繁荣文化发展。
https://www.kigusuri.com/kampo/asano/img/illust_26-1.jpg
香道具介绍
(1) 闻香炉(モンコウロ・キキゴウロ)
一般来说是陶瓷制品,但也有漆器的款式。闻香炉通常是一对,形状像没有烟返的圆筒形茶碗,类似于“鼎(カナエ)”的形状。
银叶(ギンヨウ):用于炷香时,约1.5厘米的方形云母薄片,周边用银镶边。
(2) 火道具(ヒドウグ)
火道具是炷香时使用的小工具的总称,通常保存在畳纸(タトウシ)中。一般包含以下七种:
-
火筋(コジ=火箸)
-
香掬(コウスクイ=香匙)
-
银叶夹(ギンヨウバサミ)
-
鶯(ウグイス)
-
香筋(キョウジ=香箸)
-
羽扫(ハボウキ)
-
灰压(ハイオシ)
(3) 香筋建(キョウジタテ)
主要用于放置银制火道具的容器。
(4) 重香合(ジュウコウゴウ)
是香合与炷空入的组合,通常是三层的圆筒形或方形。上两层放置银叶,第三层放置炷空(タキガラ),内侧用黄铜或锡镶边。
香包(コウヅツミ):用于分装当时香席上使用的香木。
(5) 总包(ソウヅツミ)
用于装纳香包的大型包裹。
打敷(ウチジキ):用于香席中在香元面前摆放香道具的厚纸,上面贴有金箔(表)和银箔(裏)。
地敷(ジシキ):在打敷下铺设的布制垫子,采用框架制作。
(6) 本香盘(ホンコウバン)
在进行组香时,用于放置本香的银叶的小型盘子,带有10到12个菊座。
试香盘(ココロミコウバン):约为本香盘一半大小,用于放置试香的银叶。
(7) 香盆(コウボン)
分为大、小两个,较大的用于放置火取香炉等,随时使用。较小的也称为手记录盆(テギロクボン),主要用于放置名片(手记录纸)等,供连衆(レンジュウ)传递或收集香札及名片。此外,还需要香炭团(コウタドン)和香灰(コウバイ)。处理这些道具的方式,请在香席或教室中学习。
此外,放在十种香箱中的工具和单独准备的工具包括以下几种:
(8) 源氏香图(ゲンジコウズ)
用于进行源氏香时使用的画册,画有源氏香52种几何图案和图形,有时也会附带和歌。
(9) 香札(コウフダ)
在十炷香等活动中代替名乘纸使用的漆木牌。每人12张装在小盒子里,木牌背面绘有代表个人的花等图案以区分他人。正面则用漆书写了“一”“二”“三”“ウ”四种字样,每种字样各有三张。
(10) 札筒(フダヅツ)
用于收集香札作为答题的工具。
(11) 折据(オリスエ)
由贴有绢布的高级纸(鸟之子纸)折叠制成,和札筒用途相同。表面标有1到10的数字,十个一组。
(12) 银叶箱(ギンヨウバコ)
存放银叶的箱子。
(13) 炭团箱(タドンバコ)
用于存放香炭团的箱子。
-
重砚(ジュウスズリ)
用于答题时连众记录答案的砚台,通常准备十套。 -
香元砚(コウモトスズリ)
香席中用于书写的砚台,墨与朱砂通常装在一个箱子里,或设计为双层。 -
盘物(バンモノ)
用于如赛马香等在盘上进行比赛的组香。 -
香割道具(コウワリドウグ)
用于享受香时将香木细碎的工具,包括锯、木槌、凿子、刀具和割台。 -
火取香炉(ヒトリゴウロ)
也叫火取母(ヒトリモ)或阿古陀(アゴタ),因为形状像阿古陀瓜。用于从闻香炉中移出点燃的香炭团,过去也用于室内薰香或伏笼香。
关于香席
香席的布置因流派和场地结构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但座次安排基本不变。主要的角色包括主持香席的「香元」、作为第一位客人的「正客」、其他参与者「连众」,以及负责辅助香元并记录的「执笔」。以下是香席的典型示例。
香席的礼仪
在香席中的举止、礼法和作法因流派不同而有差异,因此只能通过各自的香席或课堂进行指导和学习。香席是一种需要辨别和判断各种香气的精细活动,因此它有一些茶道和花道中没有的特殊规则。作为「连众」参与香席时,有一些基本的注意事项:
-
避免使用带有气味的化妆品:进入香席前不要使用有明显气味的化妆品或香水。
-
注意饮食:在参加香席当天,避免食用味道浓重的食物,并且应节制饮食和饮酒。
-
避免佩戴金属饰品:在入席前应取下戒指等金属饰品。
-
服装要求:穿和服时需要准备白足袋,穿西装时则需携带白袜子。
-
准备物品:参加香席时,应带好小袱纱、怀纸、小扇子以及笔记用具。
这些礼仪有助于营造一个专注且宁静的氛围,以便于参与者更好地体验和辨别香气。
記録紙について
香席では最後に、後世に残す記録として、或は、聞香のトップの成績を挙げた連衆への褒美として、香元から「記録紙」を手渡す催式が行われます。その一例を次に示します。
記録紙の一例https://www.kigusuri.com/kampo/asano/img/illust_27-2.jpg
記録紙の基本形https://www.kigusuri.com/kampo/asano/img/illust_27-3.gif
常用术语说明
-
香元(こうもと):负责主持香席的所有事务的人,负责准备闻香和出香。
-
執筆(しっぴつ):香元的助手,负责记录香席中的所有内容。
-
連衆(れんじゅ):香席上的客人,也就是参与者。
-
試香(しこう):为了帮助参与者提前记住在組香中使用的香味,所展示的样品香。
-
本香(ほんこう):香席上正式使用的香。
-
木所(きどころ):香木的种类(例:六国五味)。
-
香銘(こうめい):为优质香木特别命名的名称(例:蘭奢待)。
-
香名(こうめい):組香的主题名称(例:源氏香)。
-
証歌(しょうか):作为出香依据的和歌。
-
出香(しゅっこう):香席上出香的方式及内容。
-
名目(めいもく):答题的表达方式(也称为「聞の名目」)。
-
下附(げふ):评分的表示方法。
在佛教传入日本的6世纪,随着天平文化的繁荣,香作为当时的进口品。主要用于佛事的香料包括:沉香、白檀、薫陸香、青木香、安息香、丁子香、甘松香、苏合香,以及用于药用目的的麝香、桂心、胡椒等。这些香料的使用从最初的"恐惧"逐渐转变为"敬畏、崇拜",并与"咒术、治疗"相结合,最终催生了"翫香"(玩香)的文化。佛教认为极乐净土是一个仅凭嗅闻香气即可生存的世界,称为"香积如来"。在此世界中,依据人的行为,存在等级划分,例如莲台的上、中、下三品,并进一步划分为九个等级。这一思想在寺院中供奉的九品佛有所体现。香的使用根据目的和种类分为以下几类:
-
上品: 用于供奉神佛,称为"供香",常见顺序是"献香、献花、献灯、献茶"。
-
中品: 用于净化空间,称为"空香",常用于仪式和会合场。
-
下品: 用于个人享受,称为"翫香",常用于娱乐或竞赛。
镰仓战国时期
随着武士阶层兴起,熏香从高雅转为注重实用性。沉香等香木因为可以平定战前的兴奋、有镇静安神的效果,大受世人欢迎。安土桃山时代,焚香法逐渐代替了空熏法。大名们纷纷收集起"伽罗"香木。南北朝时代,婆裟罗大名佐佐木道誉就收藏了诸多香木,并赋予了它们名号。幕府八代将军足利义政,也曾在在东山山庄留下闻香三昧的传闻。当时,香味专家三条西实隆(御家流之祖)、志野宗信(志野流之祖)制定了"六国五味"的分类法。六国指香品:伽罗·罗国·真南蛮·真那贺·寸门陀罗·佐曾罗。五味指香味:甘·酸·辛·咸·苦。从此成立了香道。
江户时代
德川幕府统治下,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相对稳定,高级香材成为上流武士阶级必备的教养,学习者也以男性为中心、向着町人阶层发展。七夕香、源氏香、赛马香等华丽的组香开始流行。十六世纪中叶以后,从中国进口的线香开始普及,十七世纪末到十八世纪初,线香出现国产化,被用作时钟的替代品。
◈组香
◈关联网址
◈ 和の香り https://www.kigusuri.com/kampo/asano/index.html
◈ 闻香 https://www.yamadamatsu.co.jp/enjoys/monkou.html
◈ 被服の保存·防虫に関する歴史的考察
https://www.jstage.jst.go.jp/article/senshoshi1960/21/7/21_7_271/_pdf/-char/ja
根据《日本书纪》的记载,553年有一块香木漂到了大阪的泉水中,更为人熟知的是595年香木漂到淡路岛的故事。当时有人将漂来的木头投入火中,结果四周弥漫着美妙的香气,于是将其献给朝廷。圣德太子见此木后说,这是一块非常优良的香木,后来用它雕刻了佛像。佛教传入日本的时间为552年,因此圣德太子应对此有所了解。671年,天智天皇的葬礼上记录了大量焚烧香木的情景。753年,来自中国的鉴真大师(688-763)来到日本,创立了唐招提寺,传授了在中国佛教中的用香礼仪。供奉佛陀的礼物被称为「香华灯明」,顺序为香、花、灯,这是固定的礼仪。佛教中使用的香称为「供香」,它与用于人的「空香」和「玩香」有所区别。供香分为「抹香」「涂香」「含香」「练香」和「香水」。
-
抹香:主要用于烧香仪式中,有时也用于「时香盘」。
-
涂香:在见佛前,为去除人体不净,将香粉涂于身体的方式。
-
含香:与涂香目的一样,方法是将香含在口中。
-
练香:焚烧混合的香气来净化周围环境,茶席中也常使用。
-
香水:用香木浸泡过的净水洒向四周和人,用以净化的方式。
中亚的拜火教把火视为神圣之物,甚至是向神献祭的一种方式。通过将物品投入火中,人们发现有些物品能够散发出美好的香气,这些物品因此被视为神圣供品。公元前10世纪左右,在阿拉伯半岛东端的示巴王国,比尔基斯女王曾拜访当时统治以色列的所罗门王,带来的特产包括「乳香」和「没药」。回国后,比尔基斯怀有所罗门的孩子,并在示巴的宫殿中生下了这个孩子,即埃塞俄比亚的初代国王麦内利克。据《圣经》记载,在耶稣诞生时,东方的三位贤者带来的供品也正是这两样东西。「乳香」因其纯净的香气,被视为象征神的圣洁香料;而「没药」由于作为防腐剂用于制作木乃伊,因而被视为象征王者权威的香料。
公元前15世纪编写的《埃贝尔斯》中记载了「没药」「肉桂」「䭱齐」等香料的药用效果。公元前14世纪「图坦卡蒙」法老的金字塔中发现了用于人体的「香脂」。制作木乃伊时大量使用了高效防腐香料,据说“木乃伊”一词的来源是因为没药的别称「没拉」(Myrrh)。公元前5世纪,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详细记录了用于保护尸体的「香膏」(Balsam)。当时在埃及,除了乳香和没药,肉桂、檀香、沉香、麝香和龙涎香等香料也被制成香油、香膏和香丸。调配香料的产品「基菲」(Kyphi)也很受欢迎。基菲由菖蒲根、肉桂、薄荷、香茅、柏树、杜松、豆蔻、藏红花等混合而成,将干葡萄在葡萄酒中浸泡5天后,再加入松脂、蜂蜜和没药。这些香料被装在袋子里作为香囊贴身佩戴,或溶于油中涂抹于身体,或在小房间里燃烧并沐浴在香烟中,有时还放入热水中,以便香气渗透到身体中。
その頃の主な香りの原料を部位別に列挙すると、
樹 木白檀(サンダル)、桂心(カシア)、桂皮(シナモン)
樹 脂沈香、薫陸香(インド乳香)、蘇合香(スチラックス)、安息香(ベンゾイン)、龍脳(ボルネオール)
蕾 丁字(クローブ)
種子 八角(スターアニス、大茴香)、茴香(フェンネル)、胡椒(ペッパー)、当帰(アンゲリーカシード)、檳榔子(びんろうじ、ビーテルナッツ)
根 鬱金(うこん、ターメリック)、びゃくし(アンゲリーカルート)
香草 かっこう(パチュリ)、零陵香(バジル)、青木香(コスタス)、甘松香(スパイクナルド)
動物 麝香、龍涎香、貝香
毬香炉
早在公元前221年时,秦始皇巡游全国时,便在铜车马中悬挂了铜制的毬香炉。据说,尽管车队早已离开,香气仍久久萦绕。此后,在日本也开始使用铜制或陶制的香炉,将其悬挂在走廊或室内。这种香炉内部经过特殊加工,形成三环结构,类似于陀螺仪,保持香炉的火盘始终水平。这种设计在日本被进一步加工,形成了一种名为“袖香炉”的艺术品。这种香炉约8厘米大小,呈球形,饰以漆绘,即使在袖中舞动,也不会洒出火星,而香气则缓缓飘散,极具优雅气息。在寺庙的走廊角落等地方,有时会注意到悬挂着散发着芬芳的球形香炉。这种香炉被称为“吊香炉”,其内部结构像三重陀螺仪一样,无论如何摇动,内部的火盘始终能保持水平。据说“吊香炉”的使用可以追溯到秦朝的始皇帝时期,当时香炉被吊挂在始皇帝的马车中,供其享受香气,甚至在马车经过许久后,香味依然弥漫。到了德川时代,日本将这种香炉改造成小型漆器,称为“袖香炉”。这种袖香炉可以放入和服的袖中,即便在跳日本传统舞蹈时,无论如何动作,周围依旧能散发出高雅的香气,逐渐发展成了一种艺术品。
阿古陀香炉
https://www.kigusuri.com/kampo/asano/img/illust_34-2.jpg
阿古陀香炉又称“火取母”(ヒトリモ)或“火取香炉”(ヒトリコウロ),广泛用于佛事中的“供香”、空烧香料或“玩香”等。阿古陀香炉因其形状类似阿古陀瓜(即南瓜)而得名,自平安时代起,它被放置在水盘中,用于焚香于衣物上,或在房间中焚香,甚至在近代被用作香席上运送香炭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