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十二麦寸的小人

-------------------------------------
食物
------------------------------------蓝绿菌:葛仙米藻
地衣:Cetraria islandica、Cladonia rangiferina、Bryoria fremontii
蕨类:蕨、山苏花、鸟巢蕨、过沟菜蕨、问荆、荚果蕨、分株假紫萁、紫萁、肾蕨、笔筒树
裸子植物:大部份松和杉的嫩芽和花粉可以食用。
单子叶植物:菖蒲、黄藤、芒草、包箨箭竹。
双子叶植物
伞形科:水芹、峨参、宽叶羊角芹
菊科:野菊花、蓍草、蒲公英、昭和草、大花咸丰草、艾草、鼠麹草、同花母菊、黄鹌菜、兔儿菜、刀伤草
蓼科:酸模、火炭母草、扛板归、虎杖、萹蓄
苋科:刺苋、青葙、藜
马齿苋科:马齿苋、土人参
荨麻科:荨麻、小叶冷水花、密花苎麻
酢浆草科:紫花酢浆草、酢浆草
茜草科:香猪殃殃、拉拉藤
十字花科:大多数十字花科植物都可食,常见野菜包括葱芥、细叶碎米荠、荠菜、绿独行菜、欧亚香花芥
唇形科:金钱薄荷、野芝麻
茄科:龙葵、水茄、红茄、苦蘵
豆科:三叶草、救荒野豌豆
芸香科:食茱萸
葱科:熊葱
石竹科:繁缕、大叶繁缕
桑科:构树、雀榕
落葵
椴树
鱼腥草
秋海棠
乳草
番杏
蒲公英Löwenzahn
蒲公英紧跟熊葱之后,大概4月中旬就纷纷扬扬长起来。飞水烫一下后炒很不错,用蒲公英花泡茶,或者和其他水果结合做果酱,黄色的花如果配杏,橙子果酱,应该也是很棒的吧。

野欧芹Giersch
野欧芹嫩叶的采摘时间也是4月到5月。放嘴里吃,有一种很清新独特的香味,也可以和其他蔬菜混沙拉吃,有些德国人也叫他们野沙拉,也可以煮着吃,或者和肉炒。

艾草Beifuß
从5月中下旬就可以找到,刚长出来,嫩嫩的,一直到7月都可以采摘,过后,就老了。艾草青团配肉松,配红豆沙,配咸蛋黄,或者艾草汁做包子,馒头,吐司我都试过,真是百搭,微微的清香。

熊葱Bärlauch
3月底,熊葱(野韭菜)刚刚冒头,那对我而言,就是第一个春的信号。熊葱味和韭菜相近,熊葱的采摘时节大概6到8周,到开花老去。完全可以取代韭菜使用

欧洲云杉Fichte
5月中上旬,就会抽嫩芽。欧云杉的嫩芽微酸,带着淡淡的杉木香,并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单宁和精油。有一些德国人喜欢用来泡茶,和绿茶相比偏淡,但听说无论是用云杉嫩芽泡菜还是用枝叶煮水泡澡,对治疗感冒特别好。

榆钱Ulme
5月就可以采上一小筐榆钱炒鸡蛋,淡淡的花香。

接骨木Holunder
在德国随处可见的大灌木。6月中7月初接骨木花开,米白色的伞型花序清香宜人,这些花不仅闻着香,吃着也非常香。骨木花的香在花粉,所以不能洗,洗了就不香,一定要找干净环境的地方摘。接骨木花可以炒鸡蛋,可以做糖浆,也可以配醋,做出花醋,还可以和不同的水果结合做果酱。可是花茎苦,所以德国人很多不太讲究,而我只会把细细小小的花儿拨出来吃。网上显示接骨木花可以增强血液循环,帮助解决睡眠问题并缓解肠胃气胀,也可以预防感冒,有助于减轻呼吸道感染,干咳和发烧感冒的症状。接骨木花开后2到3个月,果就会成熟。紫红紫红的浆果,是德国公认冬天最好的热饮果汁,驱感冒效果也很好。我原来不知道,看到成熟的浆果就会摘下来吃(好像把我说得很馋一样),吃完后会肚子不舒服。后来查资料才知道,原来浆果是要煮过才吃的,无论是做果汁,还是果酱,有淡淡的甜味和它自身独特的香味,很是好吃。

莓果类Beeren
从6月到9月,甚至10月都是德国的莓果季节,莓果是什么呢,比如大家最熟悉的草莓,蓝莓,覆盆子。还有国内少见的刺梅,小加仑等。刺梅比小加仑大,像进口的大葡萄一样的个体,成熟是红色的,也有深红色的,颜色越深的越甜,一口咬下去,满口汁水包浆,绝对心满意足。最晚成熟,也一直持续到9,10月份都可以摘到的就是欧洲野外最常见的覆盆子,基本上只要是绿地隔离种植带就会遇见,最常见的有红和暗红(紫黑)两种,偶尔还会找到有白的和黄的。而近郊的林子下,常常会发现野蓝莓的踪迹,个体比超市见到的小,不过好吃系数却是10倍。

坚果类Nüsse
德国城市无论是街边还是绿地,林间坚果类的树特别多,比如榛子,核桃,板栗这些能吃的,或者七叶树(马栗),橡树仔这些能玩的,秋季的时候到处找找(地面上看看果子),就准能有收获。

野生菌类Pilze
德国9月后就是蘑菇季,路边,小花园或者林中,尤其是针叶林下,总能找到特别鲜美的蘑菇。可是采蘑菇,确实需要耐心,也需要好眼力,我是常常空手而归的,但是我还是有朋友,同事每当蘑菇季外出转一圈,1,2公斤蘑菇的好收获。


Vicia sativa

一、構樹
生長環境:臺灣全島中低海拔的山野、村落,甚至大都會地區都有分布。
食用方式:雄花穗可煮食;成熟果實可直接生食。
別稱:鹿仔樹


二、龍葵
生長環境:臺灣全島2,500公尺以下平地、原野。
食用方式:生果須熟食,熟果呈黑紫色可生食。
注意:未成熟果實含龍葵鹼,具微量毒性,食用過多會導致中毒嘔吐。
別稱:烏子仔菜、烏甜仔菜

百合花:的鱗莖經烹煮過後,滋味香甜。從低海拔山區到海拔3000公尺的山區,都有它的蹤跡。這類植物還有野薺、球蕨、木薯、薯蕷等。

桑椹:分布廣闊,是耳熟能詳的野菜。

野莧菜:刺莧這兩種莧科植物,與我們平常吃的莧菜味道差不多,只是纖維稍稍粗了些。在春夏兩季,很容易於野外發現它們,以嫩葉、心芽、嫩莖較為可口。

馬齒莧:俗稱豬母乳,二次大戰期間,有很多人拿來作為救荒植物;即使現在,仍然有許多鄉下村民,於颱風過後,菜價高漲時,採摘馬齒莧來食用

油菜花
生長環境:臺灣全島低海拔之山野、田邊或路旁等。
採集季節:二月~三月
食用方式:花與嫩葉皆可煮食或炒食

野牡丹:分布廣闊,為昔日鄉村裡常見野菜,味微酸甜,成熟期於夏秋。

紫花醡漿草
生長環境:臺灣全島低海拔山野、路邊或荒廢地
採集季節:初冬至初夏間
食用方式:將鱗莖、嫩葉及花洗淨後生食或煮食,或加鹽醃漬

野薑花
別稱:蝴蝶花、白蝴蝶花
生長環境:臺灣低海拔山區林地、溪流邊
採集季節:五月~十一月採其花朵,全年可採其根莖
食用方式:煮熟後即可食用

五節芒
生長環境:臺灣全島中海拔的山野、澤洲、河床礪灘等較為貧瘠的地方。
採集季節:十月~翌年二月
食用方式:莖部嫩心可煮食、炒食,亦可生食。

馬齒莧
別稱:豬母乳、豬母草、寶釧菜。
生長環境:臺灣全島平地、海濱、溪邊或路旁。
食用方式:採嫩莖葉煮食或炒食。

月桃
生長環境:臺灣全島低海拔山野
採集季節:春至秋季
食用方式:嫩莖可煮食、蒸食或生食,花可煮食或油炸食用;用月桃葉包的粽子會有不同於竹葉粽的特別香氣,而月桃的種子是作為仁丹之類藥品。

野苦瓜
別稱:假苦瓜、小苦瓜、短苦瓜
生長環境:臺灣東部低海拔山坡、草地間。
食用方式:涼拌野苦瓜宜盛暑啖食,最能吃出它的原味
注意:成熟變紅後的果肉和種子皆具毒性,若拿它做成生菜沙拉食用,可能會引起嘔吐、腹瀉。

兔仔草
別稱:鵝仔菜
生長環境:全省中、低海拔之平地、山地、旱田、原野或荒廢地間。
食用方式:採幼苗或嫩莖葉,可煮食或炒食。

黃秋葵
生長環境:排水良好之肥沃砂質壤土,大部分為栽培作物
食用方式:果實可煮食或炒食,或以沸水川燙後,涼拌蒜頭、醬油及少量的醋或拌沙拉,即成為一道相當可口的涼菜

Email:witchstaynight@gmail.com

Twitter : @witchstaynight

©2019 by Zanne.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