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宝石
巴剌思 balasci
波斯文学中颇负盛名的红宝石,自伊斯兰时代起为人所知。《诸国印象与信士要闻》中记载:"巴达赫尚乃吐火罗斯坦名城,此地有矿藏与鸦忽宝石等价,名为巴剌赫思之剌"。剌(la'l),在波斯语中泛指红色之物, 狭义上指红色的贵宝石。《德胡达大词典》将其定义为"尖晶石",又称Malakh、 Badakhshi。比鲁尼的《珠宝录》更是添加了一则故事,即:这种宝石起初无人所知, 地震之后山石滚落,红剌被当地妇女当做染料,从此闻名于世。与前者同时代的医学家伊本·西拿,在著作《心药》(mufarrih)中,认为塔具有药用价值,性热而干。《宝藏》(Zakhira)一书称其为温和的心药,称其可以活血净血、健体提神;研磨后与冰糖、 蔷薇水一同服用, 能使脸色红润。12世纪。呼罗珊珠宝商人内沙布里所撰波斯语宝石著作《尼扎米的珠宝书》(Javahir-nama-yiNizamI, 1196)中写到,这种宝石可以使人逢凶化吉、不做噩梦、保佑儿童平安、百邪不侵。这种宝石还逐渐被赋予了文化价值。伊利汗国后期学者哈姆杜拉· 穆斯图菲(1281-1351) 所撰《心之喜悦·地理卷》中将宝石分为高·中·低三等,剌与钻石 、祖母绿、石榴石、孔雀石 、红玉髓 、绿松石、鸦忽、 碧玉同属高级宝石之列。哈姆杜拉·穆斯图菲特别指出: 巴达赫尚出产的红剌, 价格介于祖母绿和鸦忽(Yāqūt,一种刚玉)之间, 低于钻石。而在布益王朝(932-1056)时, "红剌"甚至与颇负盛名的"鸦忽"等价。
萨迪·设拉兹之诗云: "若万物皆红如巴剌思,宝石又该如何与石砾区分身价"。乌哈迪·玛拉盖伊之诗云:"泣血之泪淌过藏红花般的脸颊, 如巴达赫尚之红滴落于黄金之上"。11世纪的伊斯玛伊尔派哲理诗人纳赛尔· 霍斯鲁,因长期流寓于巴达赫尚的深山,也被后人称为"巴达赫尚的红宝石"。
布益王朝(932-1056)时, "红剌"甚至与颇负盛名的"鸦忽"(Yāqūt,一种刚玉)等价。剌有还有黄、绿、紫等颜色,其中红剌遇热时性状稳定, 加热能使其纯净度和透明度增加。
"剌 " 矿在Warzqanj村庄附近,此村位千通往瓦罕的路上, 距巴达赫尚三日程,属于一个首府设于塞迦审)的帝主之辖境, 在塞迦审和识匿之间;瓦罕统治者把比较贵重的宝石留给自己, 禁止将超过一定重量的宝石带出矿山,
20 世纪初, 斯坦因在喷赤河上游考察, 看到过那里出产红宝石的矿坑。 他写道: "妫水(指其上游喷赤河)到诺特(今伊什卡什姆)地方转了一个大湾向北, 我从此地沿河而下, 经过称为伽兰的很窄狭的山谷。 最近因为俄国的命令, 才筑了一条马路,以前是无论从北或从南都很难走的。 伽兰地方稀少的人口那时附属千拔达克山, 自西边高原下去经过山谷, 便可到那肥沃的地段。 这可以说明马可·波罗记述到拔达克山的时候, 为什么要提到 那些美丽宝贵的红宝石,这其实是伽兰的出产。 在西斯特(Sist)小村落上面, 我曾经经过他们打算恃强开采作为拔达克山异密(Mirs)独有的那些矿坑。 ”马可·波罗在巴达赫尚时, 应当是循经过瓦罕和舒格南的商道, 前往喀什噶尔的。 这一带正是巴达赫尚红宝石的产地。在喷赤河上游,塔吉克斯坦境内霍罗格往南约80公里处,安德罗布CAnderob)南部向伊什卡什姆行进途中,至今仍有一座以这种宝石命名的矿山,“剌之山”。
例如, 《尼扎米的珠宝书》记载, 在巴达赫尚国王的宝库中有很多名剌 ;塞尔柱王朝的算端桑贾儿·本·马力克沙C Sultan Sanjar b. Malik Shah, 1085-1157)拥有一块形似羊头, 重达120迪拉姆(dirham)的 “ 剌 " , 他还收藏有一个用 “ 剌 ” 制成的船形酒杯, 可盛装半曼(nIm man) 酒, 形色具佳,上边刻有凯·库斯老C Kay Khusraw)、 凯·古巴德CKayQubad)、 公正的阿努希尔旺CAnOshiravan-i'Adil)、 马力克沙(Malik Shah)等古代著名君主的名字[52]。 另外一则软事是, 古尔素丹C Sultan-i GhOr)的库府中有一块红剌, 上面刻有《古兰经》经文, 在回历588年(公元1192), 阿卜·伯克尔(AbUBikr)奉命将吉祥的摩诃末·本·萨姆(Mut:,ammadb. Sam)之名刻写千其上。 这些记载表明, 中亚和波斯历代君王都有在 “ 剌 “ 上镌刻文字(帝王尊名和《古兰经》经文)的传统。
在马可·波罗的时代, 巴达赫尚的 “剌” 也受到蒙古统治者喜爱。
伊利汗国的学者纳昔鲁丁·徒昔在矿物学著作《伊利汗的珍宝书》(TansOkh-nama-yi llkhanT, 1256-58) 中记载: 近来听闻有块很大的剌,上刻历代伟大帝王之名, 原属阿塞拜疆阿塔毕的库藏, 后来落入算端扎阑丁·花剌子模沙之手,人们又从他的库藏中寻获此物,献给了世界之君主——合罕。”此处当指蒙古大汗窝阔台合罕。
志费尼在《世界征服者史·合罕言行录》中,记载了窝阔台合罕在位时收剌作为贡礼之事: 巴达赫尚的王子派使者来表示臣服, 所献贡礼中有祖辈传下来的剌,上面原本镌刻有先知之名以及赠送者的祖先之名, 窝阔台获得后, 又加上了自己的名字, 以及赠送者的名字。这种在红剌宝石上镌刻名字以示所有权的传统, 为后来的历代统治者所继承。马可·波罗之后, 西班牙使节克拉维约 CRuy Gonzalez de Clavijo, ? -1412) 出使中亚,千1403年到达帖木儿宫廷。克拉维约记载: 帖木儿为诸孙婚礼, 而招集境内之各主公、 部长来撒马尔罕, 使我们得以遇到巴达哈伤 CBedahan) 国王。巴达哈伤境, 以盛产宝石著名。我们会及其王时, 见其左右侍从之人甚盛, 因而向其询问采取红宝石 CBalaxia) 之情形。国王态度极其谦逊, 谓: '巴达哈伤境内富千矿山, 后经矿上开采, 沿矿脉采取, 将矿石取出, 加以洗净, 剖切琢磨等手续之后, 即可得红宝石。' 云云。帖木儿为保护矿产起见, 对千开采之人, 加以限制, 并订立严密之法令, 以管理之。巴达哈伤之都会, 距离撒马尔罕仅10 日程。” [58]克拉维约所记帖木儿时代巴达赫尚红宝石的盛名, 及其受到严格保护和限制开采的状况, 与马可·波罗时期的情形完全一致。在中亚,统治者为了夺取巴达赫尚的红宝石, 甚至不惜发动战争。据载, 在布哈拉汗国时期, 巴里黑 CBalkh, 巴尔赫)行政长官马赫穆德比曾出征巴达赫尚, 原因是当地执政者约尔伯克 “拒绝允许布哈拉人在巴达克山开采红宝石矿” , 他的军队几次围攻巴达克山的中心城市法扎巴德(朱兹贡), 未能拿下该城。最后马赫穆德比不得不同约尔伯克订立条约。根据条约, 约尔伯克承担向布哈拉汗交纳在两年期间内开采到的巴达克山红宝石矿的产品, 并承认自己是布哈拉汗国的附庸” [59]。在波斯, 无数诗人赞美过的 "剌 ” ,自然也是历代君王喜爱的对象和库府收藏的珍品。 20世纪初斯文·赫定C Sven Hedin, 1865-1952)作为瑞典国王的大使出访波斯时, 曾获特许参观波斯国王的博物馆, 据他记载, 波斯国王的珠宝收藏品中, 除了大名鼎鼎的 “ 光之海 ” C Darya-yi Nor)大钻石外, 还有来自巴林的珍珠, 内沙布尔的绿松石, 以及巴达赫尚的红宝石C Rubies from Badakshan) [60]。 凡此种种, 均为中亚、 西亚最具代表性的珍宝。
末陶宗仪(1329-1412)《南村辍耕录》中有 “回回石头” 条:回石头, 种类不一,其价亦不一。大德间,本土巨商中卖红剌一块千官, 重一两三钱,估值中统钞一十四万锭, 用嵌帽顶上。 自后累朝皇帝相承宝重, 凡正旦及天寿节大朝贺时则服用之。 呼曰剌, 亦方言也。 今问得其种类之名, 具记千后。
红石头(四种, 同处一坑, 俱无臼水):剌(淡红色, 娇)。 避者达(深红色, 石薄方娇)。 昔剌尼(黑红色)。 苦木兰(红黑黄不正之色, 块虽大, 石至低者)。红石头 ” ,除了 “剌 ” 之外, 其他三者中, 避者达即波斯语bTjada(石榴石)之译音,昔剌尼应即STlanT(锡兰的), 指锡兰(斯里兰卡)所产宝石; 苦木兰可能即马欢《瀛涯胜览》中的 " 窟没蓝 ” ,马来语kumula的音译,指蓝晶, 又或即khumra, 指克什米尔所产红宝石。
值得一提的是, 许多传世的红剌宝石上都有波斯语铭文, 记录了宝石的曾经拥有者的名字, 其中最负盛名的莫过千被称作 “世界上最具有传奇色彩、 最迷人的重361ct的'铁木尔红 宝石'(Timur Ruby)”——一颗珍稀的红色尖晶石[69]。 这颗红剌宝石, 又称 “宝座上的红宝石 ” ,据说是帖木儿1398年征服德里时所获, 其上刻有帖木儿本人以及其子沙哈鲁CShahrukh, 1409-1446在位)、 其孙兀鲁别CUlughbeg, 1446-1449在位)三人, 以及波斯萨法维王朝君主阿巴斯一世CShah Abbas, 1582-1627)的名字, 阿巴斯一世将此宝石赠与莫卧儿主朝君主贾汗吉尔CJahangTr, 1605-1627在位), 因此, 宝石后来又刻上了莫卧儿君王阿克巴(Akbar, 1556-1605)、 贾汗吉尔、沙贾汗 cShah Jahan, 1628-1658在 位)、 奥朗则布CAwrangzTb,1658-1707)等人的名字, 1634年, 沙贾汗令人将其镶嵌千著名的孔雀宝座(Takht-i Tavus/Peacock Throne)上[70]。这颗宝石后来几经辗转,被献给了英国女王, 成为英国王室珠宝,广为世人知晓。 通过铭刻千这些宝石上的波斯语词句及人名, 追溯这些宝石的流传史及其传递的文化内涵, 将会是又一个有趣的话题。
¶ 巴达赫尚 Badakhshan
位于巴尔赫至吐蕃商路上的中亚城镇,矿产丰富、商贸发达。曾被《马可波罗游纪》所提及。
¶《诸国印象与信士要闻》
Āthār al-Bilād va Akhbar al-'Ibād
13世纪波斯学者加兹温尼的著作。
¶ 萨迪·设拉兹 Saadi Shirazi
1209-1291,中世纪波斯诗人。代表作有《果园》和《蔷薇园》。
¶ 乌哈迪·玛拉盖伊 Awhadi Maraghai
1274-1338,伊利汗时期的阿塞拜疆诗人。代表作有《情人的逻辑》、《贾姆之杯》。
¶《珠宝录》
Al-Jamahir fi'l-jawahir
10世纪波斯学者比鲁尼的著作。
¶ 伊本·西拿 Avicenna
980-1036,中世纪波斯医学家,欧洲人称其为阿维森纳。代表作有《医典》、《治疗之书》、《知识论》等。
绿松石 トルコ石 turquoise
不透明的蔚蓝宝石被许多古文明所青睐,如埃及·阿兹特克·波斯·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河流域和古中国。绿松石也是最早经由丝绸之路通过土耳其引入欧洲的宝石之一,也被称为土耳其石或突厥玉。人们相信这种石头可以提升射击的精准性,揭示佩戴者的健康状况,保护佩戴者免受厄运的影响。藏民认为绿松石是神之化身,用于装饰神坛以及藏王的王冠。绿松石常被用作雕刻品中的马赛克镶嵌物,或者制作成中空的圆圈珠子、或者自由形状
的挂件来使用。用来搭配银戒指或银手镯的半圆形切割的绿松石珠宝,又或者被粗打磨加工的绿松石项链串珠,因为有着旷野而原始的异国情调,也被称为印第安人风。较小的绿松石有时被也刻成神像,如苏尼人制作的那些。 13世纪,绿松石在由十字军引入西方社会,被当做保护人们不跌倒或是摔下马的护身符,在男人中很受欢迎。但直到14世纪,它才随着教会影响力的衰弱、在成为西方人心中重要的珠宝。自1810年左右起,法国人掀起了埃及考古热潮。这种早在第一王朝时代就被埃及人用于装饰的矿石,便作为埃及复兴艺术的一个主要部分,给当时的西方世界珠宝、建筑和艺术种种方面带去了影响。在西方文化中,绿松石是代表十二月以及水瓶座的石头,象征着成功与必胜。这可能来自于犹太教或基督教的经文。 在《出埃及记》中,亚伦的祭司佩戴者审判的胸牌。这种附在以弗得(法衣)上的胸牌是用金子镶嵌的,上面装饰着四行攻十二颗宝石。 每颗珠宝都刻有以色列十二个部落之一的名字。第三行的四块石头中的第一块和第二块被一些学者翻译为绿松石(有些则将认为它们是风信子石和玛瑙)。在另一些地区,这种矿石很晚才受到重视,比如莫卧儿时期的印度、又或者18世纪的日本。宫泽贤治在他的诗歌中将其称为「土耳古玉」「トルコ玉」「タキス」「トウコイス」「トークォイス」等。他从绿松石的网状纹路中联想到了蓝天。蓝天越接近地平线就越白,越是浅蓝。他也曾将皲裂的天空比喻为"因陀罗的幽灵网"也写过"看,日光在天空中编织"这样的句子。
天河石 アマゾン石 Amazonyte
天河石是微斜长石中绿色至蓝绿色的变种,有微透明或不透明的玻璃光泽。带有两条成一定角度的纤细纹线多重双晶,形成了天河石独特的格纹效果。早在公元前一千年,埃塞俄比亚人和埃及人就开始使用亚马逊石,图坦卡蒙法老的随葬品中也有镶嵌在银制品上的亚马逊石戒指、耳环、珠子和护身符。 在危地马拉,中美洲和中国也发现了各种类型的天河石艺术品。据说这种绿色长石的名字,来自于古代地中海的母系部落亚马逊。该部落被认为位于黑海沿岸的高加索、斯基泰和色雷斯,在希腊人
的国家。根据传说,亚马逊人擅长骑射,会佩戴天河石作为装饰。战士们会割掉右侧的乳房,以免阻碍到她们使用误区。 黑海在古代被称为亚马逊海,来自这一地区的石头很可能被称为亚马逊石。此外在斯基泰妇女中,有一种用绿色石粉擦拭乳房的习俗。据说可以起到抑制乳房生长的作用。亚马逊人的神话祖先生活在塞姆杜恩河畔,部落首领伊波利塔(Hippolyte)有一条镶嵌着绿色石头的金色腰带,被称为"阿瑞斯的腰带",后来,海格力斯获得了这条腰带。另一种说法认为,该矿石因出产自南美洲的亚马逊地区而得名。寻找黄金国的西班牙入侵者在旅途中,他们遭到了土著的袭击,便用希腊神话中的女性部落为这些亚马逊人明明。然而,他们遇到的战士实际上不是妇女,而是声音声音高亢、尖锐的长发男性战士。可被考据的、最早提到这种"来自亚马逊的石头"的文献,来自于1783年R.B.Romé de Lille收集的南美洲大陆矿物标本目录。尽管长石在伟晶岩等火山岩中并不少见,但它们的抗风化能力不强,因而很难在下游冲积层中出现。亚马逊可能并非亚马逊石的产地,而是与亚马逊发现的软玉产生了混淆。软玉和翡翠直到19世纪中叶才被区分开来,所谓的亚马逊石可能实际上是翡翠/脱水辉石。18世纪末,天河石被用来制作精美的装饰品,当时的俄罗斯是唯一生产亚马逊石的国家,其中最有名的是四个叶卡捷琳堡打造的天河石花瓶。明治11年,日本学者和田维四郎博士在翻译德国博物学家约翰・罗伊尼斯的《金石学》时,将这种绿色长石译作了天河石(可能是アマゾン=天川的音译)。在今天,美国科罗拉多州的派克峰和水晶峰成为天河石的主产地,这种矿石也被称为科罗拉多玉。
沥青 Amazonyte
天然沥青被称为bitumen。最早在公元前5千年、印度河流域文明的梅赫尔格尔的一个作物储存篮里就淋有沥青。在公元前3800年左右的美索不达米亚,天然沥青被用作粘合剂。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古埃及,沥青被用作木乃伊的防腐剂。《创世纪》中的沥青是建造巴别塔的粘合剂、诺亚方舟的防水剂。在公元前第七世纪的亚述帝国和巴比伦帝国,沥青已用于道路工程中。沥青在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庞贝古城的罗马大道、塞米拉米斯女王的幼发拉底河隧道等工程中也被广泛应用。公元40年,
医药学之父佩达努思·迪奥斯科里德斯将死海物质描述为犹太沥青。15世纪,在中南美洲的印加帝国,人们把沥青用作医药用途。作为一种宝贵的战略资源,塞琉古王朝和纳巴泰人在公元前312年就曾为沥青爆发过战争,这是人类首次已知的烃类资源争夺战。但随着罗马帝国衰落,人们在过去一千年中使用沥青的经验几乎遗失殆尽。直到19世纪30年代,沥青突然崛起。艾里尼·德莱尼于1721年写了一篇《关于沥青的博士论文》,这成了现代沥青工艺研究的基础。而Amazonyte这个单词的出现,则是在原油利用开始普及的18世纪以后。在英国,沥青的早期用途是蚀刻。1672年,威廉·萨蒙在《绘画、雕刻、上漆、涂漆和镀金的艺术(Polygraphice)》中提供了用于蚀刻的清漆配方,该配方由三盎司的原始蜡,两盎司的乳香和一盎司的沥青组成。1870年,巴黎几乎被完全铺上沥青,不久这种情况就普及到欧洲几乎所有的大城市。1826年,法国科学家约瑟夫·尼佩斯用沥青制作了现存最古老的自然照片。将沥青薄薄地涂在锡板上,暴露于光线会使沥青硬化,随后用溶剂冲洗沥青,就仅仅剩下了足够光亮的区域。1850~1920年代,沥青通常用作印刷业的光致抗蚀剂。沥青也是许多19世纪艺术家的克星。当与最常见的稀释剂(如亚麻子油,清漆和松节油)混合使用时。除非彻底稀释,否则沥青永远不会完全固化,并会破坏与之接触的其他颜料。最著名的例子是西奥多·杰利柯的梅杜萨之筏,沥青导致了鲜艳的色彩退化为深绿色和黑色,油漆和帆布也随之弯曲。
蓝宝石 サファイア/青玉·蒼玉 sapphire
泛指蓝色的刚玉。英文"蓝宝石"来自希伯来语sappir(סַפִּיר),或许可以追溯到梵语Sanipriya(शनिप्रिय),意为"土星之神圣"。希腊语的蓝宝石,可能原本指代"青金石"。意大利迷信认为,蓝宝石是对抗眼疾和忧郁的护身符。发现于喀什米尔地区的东方蓝巨人是已知最大的蓝色蓝宝石。而著名的星光蓝宝石如"亚当之星"·"印度之星"·"昆士兰黑星"。
一般に濃紺あるいは青紫色をしたもの(不純物:鉄、チタン)と考えられているが、濃赤色以外のあらゆる色、例えば黄色や茶色、薄紅色などのものもサファイアである。サファイアは東洋から古代のヨーロッパに伝わった。トラヤヌス帝(ローマ)の時代以降にはインドとの交易が盛んになり、サファイアについての信仰も中世にかけて広まった。インドでは元々、ヒンズー教徒の間でサファイアは不幸をもたらす不吉な石とされていた。しかしインドの仏教徒の間では異なり、宝石の中でも特に尊重された。キリスト教では、中世から司教の叙任のしるしとしてサファイアなどを付けた指輪が与えられ、人差指にはめるならわしがあった。マルボドゥスの「宝石誌」では、サファイアが指輪の宝石にふさわしいとされているのも、この反映だと見られる。
珪孔雀石 珪孔雀石/クリソコラ chrysocolla
硅孔雀石又名凤凰石。因为与一种焊金物质非常相似,希腊语将其描述与金(Gold)+胶(Glue),英文名便由此得来。在自然界中多以皮壳状、葡萄状、纤维状或辐射状集合体出现,从蓝、蓝绿到绿色为主,《读史方舆纪要》载“天柱山,兴安州西五十里,下有碧钿,青绿诸洞二十余处,唐宋俱采取入贡,明始停闭。”绿松石(甸子)一般不与孔雀石(石绿)共生,此处"碧钿"或"碧甸子"很有可能是硅孔雀石。
蓝晶石 蓝晶石/カヤナイト kyanite
一种耐火度高的高铝矿物。是典型区域变质矿物之一,多由泥质岩变质而成。晶面上有平行条纹。颜色呈淡蓝色或青色、亮灰白等。因为抗化学腐蚀性能强,受热膨胀不可逆的特性。ta是生产不定形材料、磷酸盐不烧砖、莫来石砖、低蠕变砖的主要原料。常用作宝石戒面,手链,项链。瑞士、奥地利是知名产地。蓝晶石变为莫来石,是高级耐火材料。蓝晶石也可宝石,以深蓝色为佳。美国北卡罗来纳州产有深蓝、绿色的宝石蓝晶石。晶体可磨制成刻面宝石或珠状,但很难琢磨和抛光。
▣ 梅赫尔格尔(Mehrgarh)
▣ 艾里尼·德莱尼(Eirini d'Eyriny)
▣ 威廉·萨蒙(William Salmon)
天青石 天青石/セレスタイン celestite
名字来源于拉丁词caelestis,意思为天体,而拉丁词caelum意为天空或天堂。天青石以晶体形式存在,呈厚板状或柱状,集合体呈粒状。纯净晶体无色透明,通常呈白色、浅蓝色等玻璃光泽,解理面面呈珍珠光泽变彩。多见于沉积岩中,常与矿物石膏·硬石膏·石灰岩等矿物共生。这种矿物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现,但通常数量很少,是元素锶的主要来源,常用于烟花和各种金属合金。不同于其他放射虫的骨架是由二氧化硅构成的,原生动物幅骨虫(Acantharea)的骨骼则是由天青石制成。
蓝铜矿 藍銅鉱/アズライト azurite
又名石青。在各种语言中都是用蓝色来命名,希腊语为kuanos,拉丁语为caeruleum,英语为azurite,则是来源于阿拉伯语中的蓝色lazhward。 蓝铜矿常与孔雀石共生,经研磨成粉末可以做蓝色颜料,是中国画中常用的一种颜料,根据其研磨的细腻程度,颜色略有差异,在中国画中分为头青、二青等。大而鲜艳的晶体也可作为宝石或观赏石,但不易保存。
自古以来,蓝铜矿异常深邃而清澈的蓝色一直与低湿度的沙漠和冬季天空联系在一起。在19世纪早期,它也被称为chessylite,因产于法国里昂附近的 Chessy-les-Mines而命名。这种矿物的现代英文名称反映了这种联系,因为蓝铜矿和天青都是从阿拉伯语来源于波斯的拉日沃德(lazhward) ,这个地区因生产青金石而闻名。
石青在空气中不稳定。不过,它在古代曾被用作蓝色颜料。石青天然存在于西奈半岛和埃及东部沙漠。 根据研磨的细度和碳酸铜的基本含量,它可以呈现出多种蓝色。它被称为山蓝或亚美尼亚石,此外,它以前还被称为 Azurro Della Magna(源自意大利语)。当与油混合时,它会变成微绿色。与蛋黄混合后会变成绿灰色。它也被称为蓝碧石(blue bice)和蓝翠石(blue verditer),不过翠石通常是指用化学方法制成的颜料。较古老的天青石颜料可能会因为风化成孔雀石而呈现出更绿色的色调。许多天青石都被误标为青金石,而青金石一词适用于许多蓝色颜料。随着对中世纪绘画的化学分析的改进,人们逐渐认识到天青石是中世纪画家使用的蓝色颜料的主要来源。
蓝铜矿在空气中不稳定。但是在古代它被用作蓝色颜料。蓝铜矿自然产于西奈半岛和埃及东部沙漠。根据研磨的细度和碳酸铜的基本含量,它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蓝色。它被称为山蓝色或亚美尼亚石,此外,它以前被称为Azurro Della Magna(来自意大利语)。当它与油混合时,它会稍微变绿。当它和蛋黄混合时会变成绿灰色。它也被称为蓝色碧丝和蓝色青翠,虽然青铜绿通常是指一种由化学过程制成的颜料。较老的蓝铜矿颜料由于风化成孔雀石而呈现出更绿的色调。许多蓝铜矿被错误地标记为青金石,这一术语适用于许多蓝色颜料。随着对中世纪绘画的化学分析的改进,蓝铜矿被认为是中世纪画家使用的蓝色的主要来源。
石蜡 パラフィン Paraffin wax
石蜡是固态高级烷烃混合物的俗名,室温下是一种柔软的白色固体,大约37°C以上开始融化,可以用于制作蜡烛和蜡笔。它比牛油蜡烛燃烧得更干净、更可靠,成本也更低。名字来自拉丁文parum("非常少")+ affinis("缺乏亲和力/反应性"),指石蜡的非反应性质。石蜡是由德国化学家卡尔-冯-莱辛巴赫在1830年首次创造的,当时他试图开发出有效分离和提炼石油中天然存在的蜡质物质的方法。石蜡代表了制烛业的一个重大进步,因为它燃烧得干净、可靠,而且制造成本比任何其他蜡烛燃料都要低。石蜡最初存在熔点低的问题;然而,这一缺点后来通过添加更硬的硬脂酸得到了弥补。20世纪初,由于石油和肉类加工行业的发展,石蜡的生产得到了蓬勃发展,这些行业产生了石蜡和硬脂酸作为副产品。
蛇纹石 Serpentinite
蛇纹石是由橄榄石变质产生出来的绿色矿物,一种硅酸盐矿群总称,组别内约有二十多种不同性质的蛇纹石,其中三种较为人所知:叶蛇纹石(Antigorite)、纤蛇纹石(Chrysotile)及蜥蛇纹石(Lizardite)。富含镁和水,呈浅绿色至深绿色,色泽不均匀。看起来很油腻,有滑溜溜的感觉。蛇纹岩中的石棉可以作为耐火材料,可以作为提炼镁或钙磷镁肥的原料。
白云母 muscovite mica
白云母又称普通云母、钾云母,或者云母(isinglass)。
是最常见的云母,一种硅酸盐矿物,可见于花岗岩、伟晶岩、片麻岩和片岩中。单斜晶系晶体呈假六方片状,集合体片状或鳞片状。薄片无色透明,厚片带浅黄、浅绿或棕色调。玻璃光泽,解理面显珍珠光泽。白云母是分布很广而且很常见的造岩矿物,亦为花岗岩中的主要矿物。在某些片状的岩石中,它会以细小的纤维状出现,因为具有丝状光泽而被称为绢云母。大型的白云母矿场分布在俄罗斯与印度。
muscovite,英语单词,主要用作为形容词,意为莫斯科居民的。
isinglass,或钾云母[5])是一种水合铝和钾的植硅酸盐矿物,它具有基底裂纹,可形成薄片状,通常具有很强的弹性。它可以是无色的,也可以是灰色、棕色、绿色、黄色或(很少)紫色或红色,可以是透明的,也可以是半透明的。它具有各向异性和高双折射性。其晶系为单斜晶系。富含铬的绿色品种被称为富绿泥石;水云母也是一种富含铬的白云母。黝帘石是最常见的云母,存在于花岗岩、伟晶岩、片麻岩和片岩中,也可作为接触变质岩或黄玉、长石、黝帘石等蚀变形成的次生矿物。它是铝含量相对较高的过铝质岩石的特征[7]。在伟晶岩中,它经常以巨大的片状存在,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麝香石是制造防火和绝缘材料的必需品,在一定程度上还可用作润滑剂。麝香石的名称来源于 "麝香玻璃"(Muscovy-glass),伊丽莎白时代的英国将这种矿物命名为麝香石,因为它在中世纪的俄罗斯(麝香)被用作窗户玻璃的廉价替代品。这种用途在 16 世纪的英国广为人知,1568 年,英国驻莫斯科沙皇伊凡雷帝的大使秘书乔治-特伯维尔(George Turberville)在信中首次提到了它。
麝香石(又称普通云母、异晶石或钾云母[5])是一种铝和钾的水合植物硅酸盐矿物,其公式为KAl2(AlSi3O10)(F,OH)2,或(KF)2(Al2O3)3(SiO2)6(H2O)。它有一个高度完美的基底裂缝,产生非常薄的层状物(片状物),通常具有高度弹性。在印度Nellore发现了5米×3米(16.5英尺×10英尺)的薄片。[6]莫氏硬度为2-2.25,平行于[001]面,垂直于[001]面的硬度为4,比重为2.76-3。它可以是无色的,或通过灰色、棕色、绿色、黄色、或(很少)紫色或红色来着色,并且可以是透明或半透明的。它是各向异性的,具有高双折射。它的晶体系统是单斜的。绿色的、富含铬的品种被称为福喜石;马来石也是一种富含铬的白云石类型。麝香石是最常见的云母,存在于花岗岩、伟晶岩、片麻岩和片岩中,并作为接触变质岩或作为黄玉、长石、基安石等改变后的次生矿物。它是过铝岩的特征,其中铝的含量相对较高。[7] 在伟晶岩中,它经常被发现为巨大的片状物,有商业价值。麝香石被用于制造防火和绝缘材料,并在一定程度上作为润滑剂。褐铁矿的名字来自于Muscovy-glass,这是伊丽莎白时代英国对这种矿物的称呼,因为它在中世纪的俄罗斯(Muscovy)被用作玻璃窗的廉价替代品。这种用法在16世纪的英国广为人知,其首次提及是在1568年英国驻莫斯科沙皇伊凡雷帝的秘书George Turberville的信件中。
铋 蒼鉛 Bismuth
铋是一种五价的后过渡金属元素。它的硫化物和氧化物是重要的商业矿石。刚产出时是银白色易脆金属,但表面氧化后呈粉红色。铋是天然的反磁性金属,也是金属中热导率最低的元素之一。 古时候人们就已经知道铋金属的存在了,尽管它很常因为相似的物性而跟铅或锡搞混。 铋是最早发现的十种金属之一,但其英文名称来源Bismuth并不确定,可能起于Bismuth、Wismut、Wissmuth(16世纪初,德文),可能起于hwiz(意指"白色",古高地德语),也可能起于新拉丁文的双峰会(格奥尔格·阿格里科拉当时对许多德国的采矿和技术词汇进行了拉丁化处理)的Wistuth、weißeMasse(意指"白色金属块")。因为铋和锡以及铅实在是太像了,所以在早期人们常常把铋跟锡、铅搞混。由于铋发现的很早,因此没有人能确定它最先是被谁发现的。 Agricola(约1546年)在De Natura Fossilium指出,基于对金属及其物理性质的观察,铋是一种独特金属。炼金术时代的矿工也将铋命名为"tectum argenti"或"正在制造的银"。 从约翰·海因里希·波特(1738年)、卡尔·威廉·舍勒和托尔贝恩·贝里曼开始,铅和铋的区别就变得清晰起来,克劳德·弗朗索瓦·若弗鲁瓦(1753年)证明了这种金属不同于铅和锡。印加人也很常用到铋,并且与常用的铜和锡一起用于特殊的青铜合金刀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对铋的需求很小,而且主要是用在医药上--铋化合物被用来治疗消化系统的疾病、性传播疾病和烧伤等。少数铋金属则是用在消防喷水系统和保险丝的易熔合金上。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铋被认为是一种战略性的材料,用于焊料、易熔合金、药物和原子研究。 为了稳定市场,生产商在战争期间将价格定为每磅1.25美元(2.75美元/公斤),从1950年到1964年的价格则定为每磅2.25美元(4.96美元/公斤)。
黄水晶 蒼鉛 Bismuth
黄水晶的硬度为七,又称"水晶黄宝石",其颜色从浅黄、正黄、橙黄、橄榄黄到金黄。由于亮度与彩度都十分出色,只要是透明而光洁,都称上品,而且又远比黄玉剔透,因此备受消费者青睐,常被切割成坠饰或戒面。由于天然黄水晶极为稀少,价格也比较昂贵。